第1713章 戰後波瀾(八)禦前會議[第1頁/共5頁]
“我天然不但願看到,但是正如元輔方纔所言,高求真入閣之勢至此已經無人能夠反對,西南火線劉綎是勝是負也一樣不是我等能夠乾預了。”王錫爵感喟道:“眼下最大的題目就是,在戰役之事上朝廷隻能寄但願於高求真一係人,這纔是統統題目的核心。”
那麼顯而易見,這件事就變成了高求真一入閣,劉綎便隨即奉上剿除楊應龍如許一件大禮。宋良佐、劉綎都是高求真保舉的人,這保舉之功皇上即便不另行封賞,但這場勝利也足以大大進步高求真在閣的聲望,此後無人能夠撼動。元馭兄,這是你但願看到的嗎?”
王錫爵眉頭掛著川字,緩緩道:“元輔,且不說我們在播州或其四周無甚抓手,即便是有,恐怕也不便亂花,不然如果再弄出一場李鬆案,我二人如何結束?”
正因如此,高務實的措置固然有點削文官個人的麵子,可考慮到高務實本人也是文官,以是事情到厥後在內閣爭議一番以後也隻能認定高務實措置得宜,並無僭越。但如此則有另一個危急呈現了:李鬆下這道號令的背後是否還站著其彆人?是否有一隻黑手節製著李鬆的行事?
以是此事經不得查,一查便能夠露餡。比如李鬆那邊是否儲存了申時行寫給他的信函?如果有,找到這封信,統統就本相明白了。
宋良佐、劉綎那邊因為前兩次失利都是因為過於冒進,這一次較著是四周張網但卻隻要一起主攻,故其進軍不會太快,就算統統順利,其得勝時候也必然是在高求真入閣以後。
----------
有如許的思疑本來就不奇特,李鬆好歹也是在遼東乾了二十年的老資格邊臣,雄師在塞外卻封閉邊關會有甚麼嚴峻結果,他用腳指頭都應當設想得出來,並且也深知這等罪名不是他頂得住的。他曉得結果還敢去做,莫非不是有某些位高權重之人在背後表示攛掇?
從申時行的表示來看,他應當是籌算退一步海闊天空了,這或許不能說是姑息高務實,隻能說是情勢所迫,必必要先自保,留得青山在不愁冇柴燒。
實在他和王錫爵都不太懂軍事,但在計謀層麵大抵闡發一下還是能做到的。此時王錫爵便介麵道:“楊應龍此前兩次大勝,實在已經給實學派在西南的權勢以不小的打擊,若不是彼時高求真正在塞北作戰,皇上不好不給他幾分麵子,說不定四川早已易帥。”
申時行昔日的宰相氣度現在也弱了很多,苦著臉道:“播州楊應龍雖占天時,但天時人和皆不如劉綎,我看他想要取勝也是難上加難。不過幸虧我們也不是非得要他終究能贏,而是隻要打出一場大勝便可。”
王錫爵多麼聰明人,一聽這話就曉得申時行在打甚麼主張,但他卻點頭道:“我想應當還是戶部,不過那又如何呢?高求真即便名義上隻是賣力戶部,可他對吏部、兵部的影響力莫非就會自行減弱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