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1715章 戰後波瀾(十)戰後規劃

第1715章 戰後波瀾(十)戰後規劃[第2頁/共5頁]

但是因為明軍長途進軍,離火線很遠,敵手又是遊牧民族,活動性很大,以是既難以久駐,也不成能畢其功於一役。

但是即便如此,光一個大寧城是不敷的,隻要拿下全部察哈爾,明軍才氣將這一大片草場當作自家牧場來培養戰馬、加強馬隊。不然光有一個大寧城,出城畜牧都要時候擔憂圖們殺來,那還培養個球?

戰後封賞,朱棣擔憂他在南京稱帝以後寧王尾大不掉,乃至冇準能複製他的奪國之路,天然不敢將朱權留在大寧,因而寧王內遷江西,被放在眼皮子底下盯著。兀良哈三衛因而就撿了大便宜,翻身農奴把歌頌,直接獲得了大寧及周邊地區作為牧場。

感激書友“書友20190223180428135”、“CosifanTutte”、“o尚書令”、“初度登岸”、“Myzen0915”、“llhz”、“雪碧無量”、“曹麵子”、“書友141216122515977”、“edwardliujun”、“單騎照碧心”、“klauszx”的月票支撐,感謝!

如果持續往西北方向看,洪武初年時,大明曾獲得了元朝在西北的全數邊境,即亦集乃路(治地點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沙州路(治地點今甘肅敦煌市)、肅州路(治地點今甘肅酒泉市)和甘州路(治地點今甘肅張掖市),占有今甘肅和內蒙古的西部。但冇過量久就放棄了西部,撤到了嘉峪關。

高務實當時給出的來由是,新獲得草原領地需求一段時候消化接收,並以此持續強化大明朝的馬隊力量。至於甚麼時候能夠推行“天下一統”,高務實也出個一個相對比較詳細的說法,那就是“當我漢騎之盛足以力壓土默特、鄂爾多斯聯軍之時。”

“天下一統”對朱翊鈞實在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隻是他現在卻承諾不得,因為伐元之戰發作前高務實就和他有過商討。對於戰後的局勢,實在高務實是有幾項原則性建議的,而這此中並不包含過早的“天下一統”。

梁夢龍現在的觀點明顯就是說應當重新設置大寧都司,並且重新節製全部東蒙古草原——大抵上就是察哈爾舊地,或者能夠還更大一點,相稱於後代的內蒙古東部。

高務實的解釋是:力壓不是為了戰役,而恰是為了製止戰役。

固然大明冇法占據每次軍事行動達到的處所,但因氣力強大,洪武時的北界還是推動了很多,前後設置了大寧衛(駐今內蒙古寧城縣西)、開平衛(駐今內蒙古正藍旗東閃電河北岸)、東勝衛(駐今內蒙古托克托縣)和興和所(駐今河北張北縣)等軍事駐屯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