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0章 援朝抗倭(卅六)陸守海攻[第3頁/共5頁]
小早川隆景不由得一笑,但還是點了點頭,道:“那好,高橋君,我便直言了。朝鮮兵分兩路,但西路朝鮮官軍雖陣容奪人,但據我詳細觀之,其軍心卻不及南路之萬一。
但是高敬命決意不從,立言道:敗軍之將唯有戰死贖罪!因而顛末一番苦戰,高敬命及次子高從厚,部將柳澎老、安瑛等一眾核心部下全數戰死,殘部四散而逃。
----------
靈圭也曉得官軍在各條戰線都表示不佳,既然趙憲已經勉為其難應允官軍插手,即便隻是讓他們打打順風仗,也算可貴的給麵子了,是以也不辯論,隻是應允下來再說。
權栗思考半晌,以為此計可行,遂點頭表示承認,而高敬命天然不甘人後,也表示願與郭嶸同往。
此時小早川隆景所率主力則在猛攻熊峙,熊峙防備粗陋,難以抵擋日軍鐵炮輪射打擊,守將李湛見日軍來勢洶洶,鑒定熊峙難守,便領義兵退至熊山設防。
高敬命與郭嶸兵分兩路,郭嶸本部攻錦山西側,高敬命本部攻錦山南側。小早川隆景令築紫廣門、高橋統增分兵抵抗,而其本人則命令全軍死守險要,梯次配置,隻以鐵炮反擊,不得冒然出戰。兩軍於錦山斷續苦戰至深夜,錦山仍未被高敬命、郭嶸霸占。
幸聞慶尚道有天降紅衣將軍郭再佑首舉義旗,募集義兵,隨後更有金沔、金千隘、高敬命等人簇擁而起,各地義兵令倭寇心驚膽裂。更有甚者,各地寺院也大募僧兵,隻為保家衛國,共赴國難。
高敬命歎了口氣,道:“權栗將軍過譽了,老夫才氣不及故被奪職,現在些許作為也不過儘忠儘義罷了。將軍,老夫今領義兵七千特來互助,老夫身後二人皆我犬子……英厚、從厚,還不來見過將軍!”
故欲解錦山之圍,我必集合兵力,先行霸占西路再轉南路。我想奉求你明日死守南門,在我回援之前務必死守,但我隻能給你部分兵力,是以這一戰將非常凶惡,高橋君……你可否做到?”
為保全州不失、大局不壞,全羅道光州使權栗奉旨任都節製使,領兵駐守全州大門梨峙,以停止日軍兵鋒。全羅道防備使郭嶸則於梨峙彙合,受命奪回錦山;全羅道義兵首級高敬命也率眾前來互助。
在權栗俄然的圍殺之下,日軍猝不及防,寡不敵眾,喪失慘痛。高橋統增冒死挽回,但最後也無濟於事,隻好領近百人凸起重圍,狼狽返歸錦山。
大營當中,權栗率先說道:“全羅道為國度穀倉之地,素為朝廷所倚重,而為倭寇所覬覦。現現在全羅道本地有擺佈水使李舜臣、李億祺二位緊緊掌控,東部多山地險要,倭寇難以輕進,且全羅道義兵烽起,軍民一心,如此便使倭寇隻得占有錦山,再圖蠶食全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