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179章 宣府馬芳(下)

第179章 宣府馬芳(下)[第1頁/共3頁]

究竟上都禦史方逢時,幾任兵部尚書王邦瑞、趙錦等皆於他交好,邇來擔負宣大總督的文臣名將王崇古更將馬芳“引覺得厚交”。

幾名夜不收上前見過自家大帥,馬芳固然心中焦心,麵上卻還是一副大大咧咧的模樣,笑罵道:“如何著,帶著老子給的錢去了趟京師,今兒返來都他媽遲了一個時候!是不是去那花街柳巷,一個個爽得都走不動路、騎不穩馬了?”

被稱作“小崽子”的幾名蒙古健兒出身的夜不收不怒反喜,臉上都暴露對勁的笑容來——不是他們有受虐偏向,而是他們曉得自家大帥的風俗,大帥隻要對軍中長輩中的佼佼者,纔會將之喚作“小崽子”。

不“貢獻”仇鸞,因他深知仇鸞“性桀驁貪暴,勢難悠長也”;抵抗楊順“殺良”,更因他明白此舉“必招怨怒,從之亦難免罪”。

嘚嘚,嘚嘚……七八名身著紅色戰襖的邊軍馬隊不顧初春的絲絲寒雨策馬而來,到了總兵衙門門前,老遠就將腰牌一拋,扔給門口的兵丁,大聲道:“宣府總兵鎮標中營夜不收回鎮覆命!”

當時大明各邊各鎮,既有漢兒流落蒙古,也有蒙古健兒流落漢地——算起來,反倒是蒙前人來漢地餬口的要更多一些。

那夜不收頭子收斂了笑容,但答覆的話卻讓馬芳一臉錯愕,因為他說:“朝廷倒是冇有甚麼特彆值得一提的大事產生,但說到高閣老……有件事不曉得算不算事關高閣老——他的侄兒被選中成了太子伴讀——這還是昨兒產生的事。”

對比嘉、隆、萬年間彆的兩位將領,李成梁的聲望與軍功固然也是打出來的,但多多極少有些華而不實,乃是所謂“養賊邀功”而來;戚繼光當然戰無不堪,但其最底子也最出色的才氣在於軍隊的扶植於操訓,從戚家軍與前期的長城戰法和火器利用來看,這絕對是一支準近代化的步隊,換句話說,彆人家的兵換了大帥能夠就不能打了,而戚家軍則不然,誰帶著都好使。

後代有些汗青研討者以為,大明前期真正能戰的邊軍主力,實在早已不是漢人,而是所謂“蒙古雇傭兵”——因為北邊將帥們的仆人中就以這些報酬主。

這環境在一些不體味明朝汗青的先人看來或許顯得非常荒唐,但在當時來講倒是很平常的征象。更何況,馬芳領兵一貫很有蒙前人的風采,乃至在很多時候表示得“比蒙前人還像蒙前人”。

但是漢人去蒙古,多數是去做些開荒、築城、修路鋪橋之類的事情,而蒙前人來漢地,能做的事情就更小,十有八九都會直接去參軍——他們除了善騎能打,其他方麵的才氣在大明這邊實在乏善可陳。

馬芳的經曆提及來那真是滿滿的正能量:他出世農家,十歲被韃靼人掠去當仆從,在草原摸爬滾打了十年。二十歲時,馬芳單身一人逃回中原,投到大同總兵周尚文麾下參軍,後從一名小隊長生長為蒙古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