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宣府馬芳(下)[第2頁/共3頁]
漢人有句話叫“天子不差餓兵”,這個事理在蒙古也一樣管用——不是說你黃金家屬的先人喊一嗓子,我就要自備乾糧、千裡迢迢趕來為你賣力的。因為歸正都是賣力,就算我除了賣力其他啥也不會,起碼我能夠挑選把這條命賣給出價最高的那小我。
門口衛兵接過腰牌的同時,這幾人早已齊刷刷翻身上馬,行動純熟得涓滴不像漢兒——好吧,他們的確不是漢兒,而是正宗的蒙前人,隻是早已歸化,在馬芳軍中都乾了快十年了。
繼任仇鸞的宣大總督楊順更是混賬,每逢蒙古馬隊擾亂時,他隻會閉關求承平,隻在仇敵退走後才假摸三刀的出來追一氣。更讓人髮指的則是,他竟命部下經常搏鬥避禍的漢族百姓,割頭後剃髮冒充蒙古兵以充邊功。對此禽獸行動,馬芳憤然抵抗,嚴令部屬“敢有隨之殺良冒功者立斬”。
這環境在一些不體味明朝汗青的先人看來或許顯得非常荒唐,但在當時來講倒是很平常的征象。更何況,馬芳領兵一貫很有蒙前人的風采,乃至在很多時候表示得“比蒙前人還像蒙前人”。
大明邊軍固然窮,但剝削那些不能兵戈的衛所並軍餉來拉攏、扶養起一支聽話、能打、異化了很多蒙前人的軍隊,卻也不是甚麼難事。
因他“不上門路”,仇鸞在時,曾奪他奇襲俺答之功;楊順在時,也曾害他因“坐連敗北”而罰俸。
這是昵稱,而不是怒罵。
那守門兵士快速查驗了一下腰牌,趕緊揮手錶示讓開大門,順手客客氣氣地將腰牌遞還疇昔。
這……很匪賊,但很管用。
嘚嘚,嘚嘚……七八名身著紅色戰襖的邊軍馬隊不顧初春的絲絲寒雨策馬而來,到了總兵衙門門前,老遠就將腰牌一拋,扔給門口的兵丁,大聲道:“宣府總兵鎮標中營夜不收回鎮覆命!”
論為官,馬芳偶然候看起來的確是一個“很不上門路”的人。宣大總兵仇鸞在任時,雖兵戈草包,摟錢卻奪目,山西本地將官每逢過年都要按常例送禮,美其名曰“冬禮”。而馬芳不但不參與,更常藉口“過年加班”遠避之。厥後仇鸞開罪,朝廷“秋後算賬”,馬芳成了山西本地軍官裡少有的“明淨人”。
此時馬芳見了幾個夜不收對本身的態度,內心曉得這幾句無傷風雅的葷話又將本身和他們之間的間隔拉近了很多,這才問道:“好了,閒話少敘,老夫讓你們進京體味朝廷邇來的意向,特彆是高閣老那邊的環境,你們可有刺探到甚麼?”
世人轟笑,領頭的那夜不收也笑著答覆:“哪能啊大帥,小的們曉得分寸,花街柳巷能去當然是要去的,可如果玩到騎不穩馬,不消您老發話,我們自個把腦袋擰下來給大帥當夜壺!我們馬家軍甚麼端方,弟兄們誰還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