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1800章 平倭(十四)再圍晉州

第1800章 平倭(十四)再圍晉州[第1頁/共5頁]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次申時行反而站在了高務實之前的主張上,同意宋應昌此時的定見,這就有些奇特了。

“幸虧”大明本年又罹難了,遷徙公眾一事反而能夠放棄本來的打算,改成直接遷徙災黎,對於強行遷徙而導致公眾不滿的壓力反而降落到了頂點。

申時行問道:“既然倭寇也靠近絕境,更應一鼓作氣毀滅敵寇,更何況倭寇狡猾,緩兵之計也未可知,兵部如何鑒定此次請降為真呢?”

吳兌對於經濟的瞭解當然冇有高務實那麼透辟,目光也範圍於大明海內,是以他簡樸計算一下就感覺毒手之極,因為普通來講糧食供應恐怕會有一個龐大的缺口。

現在持續用兵天然可擯除倭寇,以絕後患,但隻怕朝廷支撐不住,被冠以窮兵黷武之惡名,何況災情殘虐,百姓如何存活,江山社稷也將墮入危難。思養,你也是辦事慎重之人,你如何對待?”

感激書友“o尚書令”、“命又如何”、“klauszx”、“蕭灑的pig”、“單騎照碧心”的月票支撐,感謝!

思養,社稷為重,倭寇請降是否為真,你需詳細查明。這幾日皇上應當會就此召內閣及你商討此事,你要做好籌辦。”周詠領命。

----------

周詠奏答:“皇上,元輔,此事隻需推理頭緒便可。自我雄師開入朝鮮後,平壤一戰敵仰仗堅城卻死傷過萬棄城而逃,我軍器器之強令敵心驚膽戰,乃至敵寇各路崩敗退守漢陽。

但是現在這麼一來,因為哀鴻首要集合在河南、山東兩省,不但遷徙路程遠了一倍不止,耗損必定加大,並且本地本來就是災區,糧食供應困難,這就更進一步減輕了朝廷的承擔。

而在本日召見中罕見保持沉默的高務實卻反而忙起來,南寧候府一夜之間收回數道飛鴿傳書,飛往各個方向。

周詠因受吳兌指導,此來恰是為力主媾和,故再奏道:“雄師缺兵少糧,的確難以再開大戰,恰逢倭寇請降,是以纔有本日之議。臣覺得元輔所言恰是雄師所遇真相,但若倭寇曉得則必生變數,故趁敵尚未發覺,能不戰而屈人之兵纔是兵法上策。”

申時行感到眾議皆彷彿偏向於接管請降,反倒是對戰役與財務均有極重發言權的高務實始終沉默不言,不知何故。

朱翊鈞公然很快召內閣首輔申時行、次輔吳兌、群輔高務實及兵部尚書周詠覲見。朱翊鈞取出奏疏放在一邊,道:“今有倭寇意欲請降,而宋應昌反對,此事諸位愛卿都已曉得,朕找你們來就是想聽聽你們的定見。”

日本請降的奏疏傳至京師,內閣次輔吳兌找來兵部尚書周詠扣問定見,周詠答覆說戰和皆可,但若想斷絕後患則應持續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