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1870章 劍指東瀛(卅七)黨爭內情

第1870章 劍指東瀛(卅七)黨爭內情[第1頁/共5頁]

六月十三日,李昖表白心跡,籌辦“內附”。同時告諭群臣“此後令世子權攝國事,除拜、官爵、獎懲等事,皆便宜自斷事”。同月十四日,李昖與光海君分朝,光海君往江界,李昖往義州專為“內附”。

李昖這個時候本來就對柳成龍堆集了很多不滿,既有此前他支撐光海君的身分,也有他成為領議政以後還是未能竄改朝鮮軍被日軍吊打的身分,因而彈劾一出,李昖的態度就很含混,遲遲冇有出言包庇。

按照《朝鮮王朝實錄》記錄能夠看出,主動鞭策李昖“內附”事件的李恒福被列為護聖功臣第一等,鄭崐壽同為第一等,他們倆也是唯二的兩位“一等護聖功臣”。

在應對倭亂的戰役中,東人黨在朝中批示,南人黨在火線奮戰,加上此時的西人黨魁首鄭澈尚未迴歸,故此時的朝政大權把握在東人黨。是以,光海君被立為世子,不但是黨爭感化的成果,同時也加強了東人黨的權勢。

第二種範例為:火線剿倭軍官、奔赴天朝請兵救濟、籌措兵糧的臣子。這一類被封為“宣武功臣”,也按照功績大小分為三個品級;

不過,汗青上南人黨也並未失勢好久,伴跟著厥後其魁首柳成龍被彈劾,北人黨又把握了大權。

總之,“內附”事件使得朝鮮朝內黨爭不竭發酵,而李昖“內附”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播遷”,在播遷途中,黨爭感化於“立世子”事件上,東人黨與西人黨大範圍爭辯,終究東人黨得勝,光海君被建立為世子。

此時,朝鮮國土淪喪近半,舉國之兵不敷一戰,在這類景象下,都承旨李恒福提出度過鴨綠江赴大明停止“內附”,已經以為朝鮮必敗無疑的李昖隨即表示承認——這便是所謂“王上說得對”的真正含義,也即內附之說是王上本人很早就承認的。

柳成龍固然對峙朝鮮與大明的“宗藩之誼”,常常在兩邊產生衝突之時——特彆是軍事批示權衝突之時——極力調停調劑,但他也是果斷反對內附大明的朝鮮重臣之一。

反對內附,這在高務實眼中明顯就是“衝突不成調和”了,故不管他本人是不是能臣賢臣,都成了高務實此時必須搬掉的石頭。

感激書友“曹麵子”、“雲覆月雨”、“keyng”、“單騎照碧心”的月票支撐,感謝!

李山海是何人?首提“播遷”的前領議政。並且這裡另有一事不得不提:李山海名字中的“山海”不是彆處,冇有彆指,恰是大明“天下第一關”山海關的阿誰“山海”!

李恒福不必說,鄭崐壽亦曾主動護送李昖至義州,在戰役期間曾擔負“請兵陳奏使”、“迎慰使”、“接伴使”、“謝恩兼辯誣陳奏使”等,作為使節為大明與朝鮮之間順暢相同做出了龐大進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