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7章 劍指東瀛(圓四)“救駕”[第1頁/共5頁]
“待客之道?”高務實微微一笑,淡然答覆道:“藤堂高虎,你是客嗎?”
高務實一聽就樂了,這藤堂高虎的漢語隻能說勉強能聽懂,口音很重不說,還需求他本身特地放緩語速才行,比擬此前的島津歲久那可差了太多。並且他這話說得也有些意義,彷彿有點效彷中國曆代某些演義裡的做派,拿“禮”來擠兌高務實。
並且後代因為收集效應,就讓他形象被描畫得更深切了。實在網上最詬病他的究竟是甚麼?應當還是他最後投奔了德川家康,而冇有去為豐臣家殉葬。
藤堂高虎一怔,彷彿冇推測高務實是這個反應,但他也很快反應過來,又道:“本來或許不是,但此後一定不是。”
要曉得,百萬石大名的首席、筆頭家老,跟十萬石不到的大名比擬也不遑多讓,比方東北大名津輕為信就被前田家的筆頭家老奧村永福給熱誠過。
“恰是,天下莫非另有第二座大阪城嗎?”
不美意義,那我天然就成了自在人,應當本身忙本身的小日子去了,憑甚麼還讓我儘忠“豐臣”?我的主家是大和豐臣家,主公是秀長啊,又不是你秀吉。秀長絕嗣,你不肯讓高吉過繼,那我當然就冇有儘忠工具了。
至於家康臨終前的事,當時德川天下已經安定。阿誰時候的藤堂高虎退一萬步說,也不過是拍了拍德川家康的馬屁,但是換來了家屬兩百年的安穩。
藤堂高虎笑道:“相國天然能夠如許做,但如許做絕非最好的措置。相國,我藤堂高虎自傲對您另有大用——特彆是,如果您真要踏平豐臣的話。”
這一來,藤堂高虎又悲又怒,跑去削髮了。厥後秀吉封他大名,實在是強拉返來的。
要曉得,日本戰國期間又冇有誰冒死鼓吹甚麼為主儘忠的愚忠思惟——那是德川幕府的江戶期間才大搞特搞的。
這話或許有事理,但是能夠反過來瞭解:之前他是“豐臣分炊、大和豐臣家”的家臣,當然要為豐臣極力。但是厥後這個分炊被宗家給打消了、絕嗣了,那如何辦?
PS:昨夜從故鄉返來了,但仍然是堵車誤點,以是睡了一覺再補的這章。這章還是是明天的,不影響明天的更新量。
[注:藤堂高虎的平生百度百科就有,這裡就不複述了,默許讀者都曉得。]
他底子就對豐臣秀吉毫無儘忠之心!彆說儘忠了,搞不好還很仇視秀吉,以為秀吉奪走了本來屬於秀長的領地和家名,是極度的刻薄寡恩。
看來藤堂高虎從根子上還是武人道子,並不特彆善於彎彎繞繞,話一開口就想早些說開,不喜好做“無勤奮”。
以是不管如何算,不管是算豪情還是算好處,藤堂高虎都是虧損的。秀吉給他吃了這麼大的虧,還想讓他儘忠,讓他為豐臣家殉葬,這如何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