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務實讀書(上)[第1頁/共3頁]
在陳矩看來,以高務實這般出身,還能如此折節下交,當真是仁厚天生,隻可惜本身不過是個內廷小宦,常日裡也就是乾點端茶跑腿的活計,真不知甚麼時候能報這一恩?隻幸虧心中記下,留待來日了。
當然,高務實的課業實在相稱簡樸,眼下不過就是背書,因為明朝不測驗帖詩[注:記得曾在某聞名小說中瞥見明朝配角測驗帖詩,這個實際上應當不成能,明及清朝前期都是不測驗帖詩的,冇記錯的話應當是到乾隆期間才重新將試帖詩列入考覈。],統統測驗全在《四書》和《五經》當中出題,是以四書五經必須背得滾瓜爛熟。至於詳細的解讀都是待背熟了再去細講,這也是高拱對於請西席如此慎重但卻並不焦急的啟事之一。畢竟背書這件事不必時候監督——回家查抄就曉得是否用心了。至於將來的講授,就算冇有西席又如何?他高拱本身不就是當世大儒?開打趣,那麼些年的國子監祭酒是白乾的麼?
國子監祭酒懂麼?國度最高學府的校長!
當下略略躊躇了一下,才謹慎翼翼隧道:“小高先生明鑒,北地學風原不如江南濃烈……呃,不知小高先生是否曉得,霸州自來鬍匪尤多?”
高務實微微皺眉:“略有耳聞,如何?霸州鬍匪也肆掠安肅?”
高務實見陳矩神采有些難堪,曉得火候已夠,這才放動手中香茗,微微一笑,道:“安肅縣近些年學風不興,慢說掄才大典之上少馳名姓,便是經年秋闈,彷彿也有江河日下之憂,我那位‘師兄’當日提起此事,也是焦炙得很……可惜小子未曾到過貴鄉,也不敢輕言臧否,卻不知陳公覺得,貴鄉以是學風不興,題目之本源究竟在何?”
倒是對縣學、社學經費題目,陳矩聽得高務實如此答覆,就真是又驚又喜了!驚的是此事與小高先生毫無乾係,他竟然會拉上麵子給一個“戔戔同進士出身的縣令”親身修書一封說道此事,這天然是給本身賣了個麵子,但是本身不過宮中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那裡值得這位當朝第一寵臣的親侄兒這般看重?這裡頭到底有甚麼古怪?
喜的是,有這位小高先生一句話,那位來高府連座師一麵都見不著的梁縣尊還不得好好把縣學社學拾掇拾掇?就算縣府再窮,哪怕府庫裡頭潔淨得連老鼠都懶得幫襯,可隻要縣尊老爺稍稍上心,戔戔一點辦學經費如何也是能夠保障的啊!
陳矩本來聽得內心一突,有點擔憂高務實的態度,但瞥眼一看這位小高先生麵無慍色,總算放下些心來,點頭道:“大抵應是如此。”
當然,實在高拱之以是在本身如此繁忙之時還對高務實的學業有如此信心,除了身為“帝師”的自傲以外,更來源於高務實自開蒙以來一以貫之的優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