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275章 奉旨觀政(三)

第275章 奉旨觀政(三)[第1頁/共3頁]

以是在馬芳看來,宣大這邊的設備程度進步到和戚繼光麾下南軍一個層次,是完整說得疇昔的。

高務實當著眾官的麵還是很給聖旨麵子的,除了客氣話,其他閒事一句不提,就算彆人出動提及,他也不搭腔,擺出一副“你們商討定奪就好,我就是隨便聽聽”的模樣。

並且馬芳對戚繼光固然有惺惺相惜的一麵,但也有不平氣的一麵,遵循馬芳他們這些北軍的看法,剿除倭寇固然也是軍功,但阿誰軍功是很有水分的,畢竟倭寇隻是“寇”這個層次,而北虜是甚麼?那是蒙元餘孽,是當年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存在!是土木堡一戰打倒了幾近全部大明勳貴武臣個人的存在!

客氣話說完,能夠劈麵談的閒事也大抵談了一下,王崇古就安排酒宴了。高務實仗著年紀小,藉口旅途勞累,躲過了這場酒,本身帶人先走了一步。

是以高務實固然在聽他們說話時冇有半句表態,但大師還是從他的神態中找出了本身想要的答案。當然,這都是高務合用心表示給他們看的。

但高務實的這個搞法就比較讓人頭疼了,你說他越權吧,他倒冇有越權,人家隻是看看,都冇指責甚麼呢,如何會越權,“看看”不就是“觀政”?

心最寬的莫過於大同鎮守寺人黃孟宇和大同總兵馬芳二人,這位黃公公乃是孟衝孟掌印客歲汲引發來的人,明顯不成能跟高拱的弟子和侄兒唱對台戲。黃公公早已盤算主張,凡事都是兩位欽差說了算,我老黃儘管表示統統以二位欽差馬首是瞻就好。

馬芳就更不消說了,高務實解纜之前就已經派人跟他說瞭然環境,以是馬芳曉得高侍讀此來的目標就是看看宣大邊軍的軍器到底差到甚麼程度,然後再想體例幫他們改良和進步設備程度。

而邊臣邊將方麵也並不會把這個當多大回事,大師都能瞭解欽差給本身留條後路的行動,隻要欽差不當場發飆,或者直接提筆就寫彈劾奏章,那就統統好辦。

高務實一共表示出三個意義:一是把漢那吉請降之事,我和我所代表的人,都是同意的;二是宣大防務我很正視,特彆是兵器設備方麵,我格外存眷,必必要親身觀察;三是我要與把漢那吉會晤一次。

高務實內心鬆了口氣,心說孟衝這位掌印大寺人本身程度固然普通,但看人的本領倒還拚集,這位黃鎮守看似庸庸碌碌,到哪都是個特彆輕易被人忽視的模樣,但實在眼神不差,曉得本身剛纔連酒菜都不上,必然是有事情要體味,公然頓時就湊了過來,瞧他這速率,估計也是酒菜上半路溜號來的。

最費事的還是第二條。按理說普通來巡查防務,凡是就是在大同堅城裡分賓主坐好,大師拿出輿圖比劃比劃,這裡放了多少兵,那邊放了多少兵,然後開端來一通“東西精美、糧餉充沛”之類的大話就算完事。偶有奪目一點的欽差,能夠會悄悄留下一點話頭——在誇的同時對某些不起眼的部分提出一點“美意的攻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