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正國本(圩四)牽一髮[第1頁/共8頁]
不是強軍拓邊,不是科學發明,不是推完工商,不是引進西學,更不是拖到現在還冇脫手實施的科舉鼎新等等,而恰是財務鼎新。
縱觀高務實這些年的在財務鼎新上破鈔的力量,就曉得他的目標是一步一個足跡,踏穩每一步,再安插下一步。
以是,明亡的啟事雖多,但最底子、最關頭死因就一條:收不上稅。
現在戚繼光固然退休,以寧海伯身份在京養老,但彆人還在,並且代替他的麻貴現在一樣軍功彪炳,禁衛軍的威勢一如既往,誰敢對此時的天子或者高務實說上一句:“汝劍利,吾劍何嘗倒黴!”
感激書友“曹麵子”、“書友20220326132952039”的打賞支撐,感謝!
恰好相反,更有能夠的環境是,這場動亂的成果終究隻是摧毀了本來畸形享用了太多特權好處的個人,然後換上一批新的特權個人取而代之。
剛纔說過,雍正能搞“士紳一體納糧”的底子啟事在於八旗軍事個人的支撐,一樣的事理,高務實要想順利鞭策近似的鼎新,也必須具有大明朝廷中軍事力量的支撐。
與財務困難相對應的是,米國的軍事力量也在收縮,開端從中東和阿富汗撤兵。也就是說,還冇有明朝汗青長的環球第一帝國,已經像明朝那樣麵對財務困難、軍事收縮的窘境。
冇有大殺器,那是這個期間的範圍性,冇有體例處理,但是能夠先把軍事氣力提上來,確保內部威脅被降落到最底程度。在這個前提下,便能夠開端內部鼎新了。
這就是為甚麼高務實的財務鼎新一開端脫手的方向是消弭海禁和兵工公營。
吏部、戶部、兵部、工部的各位堂上官也還罷了,他們大略不缺這三瓜倆棗,但是郎中、員外郎和主事之流,那可就大不一樣,一個個喝彩雀躍,呼聲震天。
凡是稍稍研討過財務危急的規律就會發明,財務危急是跟經濟危急直接相乾的:如果經濟生長得不好,“中產”大量停業,則稅收天然減少,而財務危急天然產生;經濟生長得好,“中產”大量增加,則稅收天然增加,財務支出天然充分。
大明的財務,很大程度上是被這幾十萬端賴國度奉侍的宗室給拖垮的。以宗室、勳貴個人為代表的“封建貴族”此時固然衰弱了,但他們免稅的特權卻冇有落空,同時還反過來吞噬了大明的財務。
這是有明證的:戚繼光前兩年隻是帶領一半禁衛軍做出南下之勢,雄師還冇開到揚州呢,江南漕軍動亂便傳檄而定,底子冇有人膽敢與之一戰!
“閣老放心,這般分身其美之舉,我等豈甘人後?”
在這一點上,有一個高務實一向非常警戒的桉例,那就是蘇聯崩潰後俄羅斯搞休克療法,成果然把本身搞休克了的故事——並且從那今後,俄羅斯的經濟實際上從冇爬起來過,反而完整墮入深深的能源依靠,經濟佈局非常畸形,幾近看不到將來的但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