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284章 總百揆(十四)幾個女人一台戲

第284章 總百揆(十四)幾個女人一台戲[第2頁/共5頁]

再如張太後,英宗繼位時,因其年幼,本來張太後是能名正言順的乾預朝政的,並且也有大臣支撐她這麼做,但是張太後卻以“毋壞祖宗法”為由回絕,卻將朝政委於“三楊”執掌,而非母族執掌。

感激書友“曹麵子”的打賞支撐,感謝!

再是,因為理學影響的深切,明朝的皇後、皇太後多是賢後,起碼她們幾近都冇有甚麼政治野心。

皇後孃娘與高閣老雖非真正的家人,但高閣老對皇後的耐久支撐足以使他們之間的乾係高度密切。在此前提下,“申後”是否乾政並不首要,首要的是“申後”背後的“申侯”不但具有乾政的才氣,乃至他現在就是外廷的話事人,這就很傷害了。

如外公、嶽父、孃舅、姐夫、妹夫、外甥、表哥、表弟、侄子等等,他們皆可被稱為“外戚”。倘若從這個角度來看,考慮到永寧長公主的乾係,高務實還真是本色上的外戚,隻是他這個外戚身份未曾公野蠻,也不成能公開罷了。

當然,自從國本之爭成為大明朝堂上的核心話題以來,高務實於近二十年時候裡一向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王皇後孃家人這一首要角色,這倒也是無可爭議的究竟。

外戚之以是有機遇乾政,究其底子,起碼應當上溯到夏朝的“家天下”。

隻能說“外戚乾政”在中國封建期間是一個難以處理的困難,多數朝代,即便建國君主賢明神武,但外戚乾政題目始終都是高懸在新王朝頭頂上的一個大困難。

曆代外戚之以是能夠乾政,啟事不過有兩點,一是天子或年幼或昏庸或無能,二是天子的妻妾、嫡母或生母有想要掌控朝政,乃至是取而代之的野心。

這就費事了,畢竟千日防賊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沈一貫不是省油的燈,李文進不是怕事的主,鄭貴妃更是開了鎖血掛的BUG。

所謂“後父初秩,不過批示,侯伯保傅以漸而進”,即便是貴為皇後的父親,最後也就是批示使如許的虛職,以後最高也就是太傅如許“貴而虛”的職務,歸恰是不會賜與實官僚職。由此,明朝外戚多數是“雖擁侈富之資,曾無馮藉之勢”。

感激書友“專業圍觀”、“順風不羨仙”的月票支撐,感謝!

如漢和帝期間,竇太後就以和帝年幼(和帝即位時年僅10歲)為名,從而名正言順的臨朝稱製,而後,竇太後又有政治野心,企圖把控朝政,由此其兄竇憲得以是把持朝政,“威權震朝廷”。再如晉惠帝期間,因惠帝無能,賈皇後又極具政治野心,從而賈模、賈謐等賈氏外戚得以是把控朝政。

那為何故前連強漢、盛唐、富宋都冇法處理的外戚乾政題目,會在明朝獲得完美的處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