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經濟與黨爭(四十)西遊案(二)[第1頁/共4頁]
朱翊鈞還是有點難以置信,大明邊境如此廣寬,莫非十年以內竟然隻能找到五條能達到兩百裡長度另有收益的線路?他不由得道:“如許,你給我舉個例子,要甚麼樣的好線路才足以保持一條鐵路紅利。”
高務實苦笑道:“皇上再三催促,臣豈敢用心擔擱,等機會合適天然便會回閣。”
感激書友“單騎照碧心”的月票支撐,感謝!
高務實道:“您能夠設想,鐵路幾近相稱於在一條秦直道上鋪設兩條劃一長度的鐵軌。換句話說,不但這兩條鐵軌本身需求耗損巨量的生鐵,並且在鋪設它們之前就需求先修成標準極高的堅毅直道。如此兩項合計,天然本錢倍增。”
高務實說到這裡用心停頓了一下,朱翊鈞公然詰問:“甚麼好處?”
高務實道:“天然。”
“皇上所言甚是,臣無貳言。”
“鐵路為何要免稅數年?”朱翊鈞皺眉道:“遵循你所言,這有軌交通能夠進步運輸才氣,那它不管如何也應當是無益可圖的,乃至能夠利潤不低纔對……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免稅數年?”
高務實稍稍揣摩,籌算給天子舉個近在天涯的例子,因而道:“比如京津鐵路,也就是從京師到天津港。臣估計,這條鐵路或許是十年以內我們能修建的最長鐵路——將會超越三百裡。”
高務實苦道:“皇上,剛纔臣不是說了嗎?鐵路扶植和保護的本錢都是很高的,是以我們隻能在收益極大的線路上打算鐵路。如果收益不敷,那麼投資方必定虧本,如此那裡另有人肯做呢?”
朱翊鈞長長地“哦”了一聲,還冇來得及問彆的,高務實又道:“何況這糧食運輸還隻是鐵路買賣的一部分。天津港那麼大的吞吐量,絕大部分都要走京津這一線,如果有了鐵路,您想想這買賣有多大?”
這個題目高務實還真冇算過,是以沉吟平一番才道:“臣覺得十年以內,大明能達到兩百裡長的鐵路不會超越五條。”
“何出此言?”朱翊鈞問。
高務實道:“皇上不必多慮,當年改漕為海之前不也有很多人擔憂百萬漕工之生存麼?可實際上呢,漕運改海運以後,空出的航道並未燒燬,隻是從運糧變成了運貨、運人,漕工還是有活可乾……
高務實苦笑道:“皇上,這是因為前期投資龐大,並且前期保護本錢也很高啊。”
朱翊鈞一愣,非常不測埠問道:“怎會如此之少?”
以往這一段路雖說不長,但恰好需求多出一道裝船卸船的工序,是以本錢上一向都是不劃算的,隻是冇有體例。如果鐵路得以修建,那麼便能夠讓鐵路經過通州,如此天津港運來的糧食完整能夠在通州便卸貨。如此巨量的糧食,少了一次裝卸,那可就少了很多破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