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310章 俺答求封(六)

第310章 俺答求封(六)[第1頁/共3頁]

今且二十餘年,諸虜侵犯無常,邊臣隨時防備,何敢重蹈覆轍,媚虜請市,以故犯禁旨,自陷重辟耶?以是能製虜順內者,亦恃我能禦之耳,且虜勢既非昔強,我兵亦非昔怯,雖不能窮追以滅虜,時出搗剿以宣威。虜雖嘗糾眾而深切狂逞,天即降罰,而人畜死……”

這個說法當然不是高務實的內心話,但他曉得必須如許說,因為他不為嘉靖擺脫不可,如果不為嘉靖擺脫,那隆慶就不好承諾封貢了,不然就是不孝。

這就夠了嗎?還是不敷,以是高務實接下來又找先例。

而跟著高務實的上疏一同抵京的,另有王崇古與方逢時的上疏,他二人的上疏從內容上來講大同小異,不過比擬高務實的上疏而言,他二人因為是當事官員,以是說得更細心一些,首要筆墨都集合在“如何封貢”上了——畢竟他二人是先收到了高務實請他們轉呈的疏文以後再提的筆,既然高務實已經把“為何要封貢”寫明白了,他們身為“前輩”天然不好拾人牙慧。

不但如此,聰明聰明、舉一反三的黃大鎮守還無師自通的“想明白”了內閣眾大佬和王崇古、方逢時等邊臣主和的啟事:如果仗打得不好,我這個大同鎮守當然跑不了,但是他們也有任務啊!吃了敗仗,處所督撫當然是批示恰當,而朝中閣老,那也是用人不察啊!

高務實做了大半年的太子伴讀,平時又常常與高拱議論這些事情,當然曉得隆慶與其父嘉靖分歧,這是個很務實的天子,但讓他隨便變動祖製卻很難,以是高務實才找出這些汗青來左證本身這道奏疏並非擅改祖製,恰好相反,這恰是遵守祖製……

他在奏疏中持續說道:“及查得國初,北虜原有通貢之例。正統初年,也先以克減馬價而稱兵,載在天順日錄可查。夷種亦有封王之製,如哈密忠順王,原以元種,聖祖封之哈密,覺得我藩籬。後為土魯番所執,尚取其子養之肅州,收其印貯甘州庫,先臣王瓊措置土魯番奏議具存。其弘治初年迤北小王子繇大同二年三貢,前撫臣許進題允,誌刻見傳,夫揆之時勢,既當俯從。考之典製,非今初創。堂堂天朝,容夷虜之來王,昭聖王之慎德,以傳天下後代,以示東西諸夷,以光複興之大烈。以覲二祖之耿光,實帝王之偉績……”

高務合用以壓服黃孟宇的觀點,說穿了就是:若戰,你就要時候擔憂邊軍有失,一旦戰況不妙,就要給邊軍背鍋;若和,你便能夠高枕無憂,安安穩穩地做著一方鎮守,待資格熬足,天然回京重用。

這一段說的是當年的環境和此次分歧,也就是高務實與黃孟宇說的先帝時與本日分歧,先帝時敵強我弱,如果同意互市,則弱了天朝名頭;現下倒是敵弱我強,同意互市乃是我天朝上國的泱泱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