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俺答求封(六)[第2頁/共3頁]
這個說法當然不是高務實的內心話,但他曉得必須如許說,因為他不為嘉靖擺脫不可,如果不為嘉靖擺脫,那隆慶就不好承諾封貢了,不然就是不孝。
不但如此,聰明聰明、舉一反三的黃大鎮守還無師自通的“想明白”了內閣眾大佬和王崇古、方逢時等邊臣主和的啟事:如果仗打得不好,我這個大同鎮守當然跑不了,但是他們也有任務啊!吃了敗仗,處所督撫當然是批示恰當,而朝中閣老,那也是用人不察啊!
先帝初未答應,既而大發帑銀三十萬為修戰具,擢鹹寧侯仇鸞為大將軍,聲示撻伐。鸞握重兵出邊搗巢,遇虜得勝。畏虜複犯,乃遣家人時義等遠出漠北,陰齎金幣厚媚俺答,許請開市……先帝既誅仇鸞,以構虜嚴垂禁旨,以複容開市者斬,蓋深惡鸞之媚虜欺罔,大誤邊計也。
這有甚麼好挑選的,當然是自家的位置坐穩纔是硬事理,憑甚麼咱爺們要給邊軍背黑鍋?那些仗又不是咱爺們去打的!
今且二十餘年,諸虜侵犯無常,邊臣隨時防備,何敢重蹈覆轍,媚虜請市,以故犯禁旨,自陷重辟耶?以是能製虜順內者,亦恃我能禦之耳,且虜勢既非昔強,我兵亦非昔怯,雖不能窮追以滅虜,時出搗剿以宣威。虜雖嘗糾眾而深切狂逞,天即降罰,而人畜死……”
與此同時,把漢那吉也由馬芳親身率軍護送前去德勝堡。
這是高務實“為官”以來的第一道疏文,此前他從未有過任何上疏。當然,他本來無品無級,連青色官袍都是天子特旨才得以穿戴,不上疏是很普通的事。而這一次,他是因為身負皇命,乃是欽差身份,又剛巧趕上俺答雄師壓境,親曆了此事,以是有此一疏,朝中即便有人不滿,也不好說甚麼——你總不能說聖上的欽差連上疏言事都不可吧?
而跟著高務實的上疏一同抵京的,另有王崇古與方逢時的上疏,他二人的上疏從內容上來講大同小異,不過比擬高務實的上疏而言,他二人因為是當事官員,以是說得更細心一些,首要筆墨都集合在“如何封貢”上了——畢竟他二人是先收到了高務實請他們轉呈的疏文以後再提的筆,既然高務實已經把“為何要封貢”寫明白了,他們身為“前輩”天然不好拾人牙慧。
京師,頓時又吵成了一團漿糊。
當然,這道奏疏與其說是要壓服天子,實在更多的是要壓服那些主戰派,給天子承諾封貢締造前提、掠取言論製高點。
但是光如許說必定還不敷,因而高務實接下來又講了通貢互市的好處,比方蒙古物質完善,如不互市則冇法儲存,冇法儲存則隻能南下劫掠等等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