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362章 輕取案首(上)

第362章 輕取案首(上)[第1頁/共3頁]

明朝縣試隻試一場,全出四書題,南邊普通考八股文兩篇,北方則大多隻考一篇,但非論南邊北方,縣試之出題,多為小題。

卻見高務實的草稿之上破題寫著:

不過這題固然是截搭題,但能夠縣尊考慮到北方學子的遍及程度,故而這題意義冇有被分裂,仍然是大旨明白的一道題。

有的截搭題乃至是取隔了一節或一章的第一句之上半句相搭,常常兩句意義毫無關聯,而考生還得設法將兩句意義串連起來,最是難做。但因為這類題目最能熬煉和磨練考生的思惟,故而在孺子試中大量采取,而在鄉試和會試中則不常用。

縣尊點名結束以後,生童全數進入大堂,然後縣衙便封門落鎖,縣尊親身宣佈考題。

得知動靜的高務實毫無太子近臣的架子,於次日上午親身趕到縣衙禮房報名,填寫姓名、籍貫、春秋、及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三代經曆,又出示了提早籌辦好的本縣在學廩生結保文書,以證明本身無冒籍、匿喪、頂替、假捏姓名,且身家明淨,非娼、優、皂、隸奴婢及其子孫。

高務實翻開題卷一看,上頭寫得是“或生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高務實下認識昂首朝坐在台上的縣令望去,卻見年紀已經不小的縣尊老爺恰好也朝他看來,兩人目光一打仗,高務實就必定了:縣尊老爺大抵也聽過本身的各種神童傳聞,把本身當作“生而知之”者,但他卻藉此題目提示本身,不要因為生而知之就高傲,因為“學而知之”者、“困而知之”者,隻要最後“知之”了,遵循孔子的說法,那就都一樣。

那長耳竹籃裡帶著測驗所需的筆、墨、硯台及吃食,唯獨不必帶紙,因為試卷由縣衙禮房備辦,一共有捲紙十多頁,每頁十四行,每行十八字,界紅線橫直格,另有空缺的草稿紙數張。

在作截上題或者截下題時,文中不得直接寫出所截去部分的字眼,但又要將截去部分的意義包含在內,故而非常難做。小題另有偏全題、枯窘題等項目。

所謂小題,就是意義不完整的題目。這類題或是取四書中的一個字或者幾個字;或是將一個意義完整的句子截去上半句隻留下半句叫做截上題;或是將一個意義完整的句子截去下半句隻留上半句叫做截下題。

大家考卷之上均印有座號,但實在平時縣試並不要求必然非得按座號坐下,以是常常有考生在入場後哄搶光芒好、又不受日曬雨淋的2、三排坐位。這是因為頭排在屋簷下,光芒雖足卻難蔽風雨日曬,而前麵的位子則光芒不敷。縣試隻要一個白日,不準點燈,叫做“不繼燭”,光芒太暗的話,於測驗當然就很倒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