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369章 官民兩便

第369章 官民兩便[第1頁/共3頁]

說瞭然這個題目,高務實就開端進入正題了,他對粟永祿說,既然這些人本意並非反叛,那麼官府也就一定非要趕儘撲滅,應當剿撫並用,且撫大於剿。

這就扯淡了,朝廷都拿不出這麼多錢,何況河南,荷蘭還差未幾。

要曉得,他們是流民啊,他們甚麼都冇有,靠著這一兩銀子吃完這個月,下個月莫非就開端持續喝風拉煙嗎?

高務實固然第一次曉得河南府庫的家底,但那不首要,歸正跟他估計的差未幾,總之都是不敷。

以是說靠直接砸錢來招安是根基冇戲的了,除非河南能一口氣拿出來的錢不是四五十萬兩,而是四五百萬兩。

河道非隻黃河,但的確主如果指黃河,畢竟在中國當代,南邊的江河團體來講還算相對誠懇,最不誠懇的唯有黃河。

試想,四五十萬兩銀子均勻一下,每個災黎夠不敷分一兩銀子?就算分一兩銀子好了,乃至再假定河南糧價不呈現顛簸,這一兩銀子扣扣搜搜的省著吃,也就夠吃一個月罷了。

高務實自忖不是甚麼軍事天賦,讓他針對軍事擺設出運營策,彆說粟永祿了,連他本身都冇甚麼信心,以是他不籌算就軍事行動提多少建議。

高務實的建議分為幾個部分,起首就是向粟永祿申明:這些流民亂軍,本身乃至底子稱不上“軍”,不過就是實在活不下去了,自發產生了幾個帶頭的,帶著一幫人衝著有糧有衣的處所去搶一波,謀個活路罷了。

粟永祿畢竟是高黨的盟友,四捨五入一下也就是高黨的人,以是對高務實這個十有八九會成為下一代高黨首要人物的小傢夥並不見外,很誠心腸奉告高務實,說他已經查過河南府庫了,充其量能湊出四五十萬兩銀子用於招安。

向一名巡撫獻策,要想對方起碼能聽他說完,他能依托的也隻要高拱侄兒這個身份,其他身份都是白搭,彆說阿誰方纔到手的秀才了,就算太子伴讀也冇有實際意義。

高務實向粟永祿解釋這麼做的好處起碼有三條:

大事就是河道大工。

能讓一省巡撫親身主抓的事情,首要性還用說麼?既然這麼首要,那當然不是光掛名就完事,得有端莊大事要辦。

粟永祿根基同意這個觀點,但他冇有說話,畢竟這個事理隻要不是傻子,誰都看得出來——這些流民亂軍又冇有叫著喊著要稱王稱帝改朝換代。

其二是河總那邊有好幾處大工要開,征發徭役是用人,以工代撫也是用人,而征發徭役還會導致官方勞動力被調用,減輕百姓承擔,為何不把這群無所事事又活不下去的流民頂上去,庶幾官民兩便。

隻要“高拱之侄”,才氣讓粟永祿起碼本事住性子聽他說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