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官民兩便[第2頁/共3頁]
高務實向粟永祿解釋這麼做的好處起碼有三條:
試想,四五十萬兩銀子均勻一下,每個災黎夠不敷分一兩銀子?就算分一兩銀子好了,乃至再假定河南糧價不呈現顛簸,這一兩銀子扣扣搜搜的省著吃,也就夠吃一個月罷了。
粟永祿畢竟是高黨的盟友,四捨五入一下也就是高黨的人,以是對高務實這個十有八九會成為下一代高黨首要人物的小傢夥並不見外,很誠心腸奉告高務實,說他已經查過河南府庫了,充其量能湊出四五十萬兩銀子用於招安。
其一是民亂百姓如此之多,而河南這類中原腹心之地,人丁本就麋集,地步幾近不成能無主,如何能夠安設得下?留下這麼多無地無錢的災黎,無所事事之下遲早生亂,必須讓他們有事做。
而高務實現在打主張的點,在於他兩個兼職中的另一個:兼管河道。
這點錢哪夠!
能讓一省巡撫親身主抓的事情,首要性還用說麼?既然這麼首要,那當然不是光掛名就完事,得有端莊大事要辦。
簡樸的說,就是把這些反叛的流民安排去疏理河道,代替那些本來要被征發過來服徭役的百姓或者軍戶。
黃河百害,惟利一套。惟利一套先不去說,歸正河套都丟了,要收回估計也得等他高務實掌權纔有戲,現在的著眼點是百害。
粟永祿皺著眉頭表示,並非他不想招安,關頭是這些人直接殺奔歸德府而來,本身作為一省巡撫,就要終究要招安,起碼前提是不能讓他們亂了治下處所,要不然朝廷嚴肅安在?
粟永祿根基同意這個觀點,但他冇有說話,畢竟這個事理隻要不是傻子,誰都看得出來——這些流民亂軍又冇有叫著喊著要稱王稱帝改朝換代。
說瞭然這個題目,高務實就開端進入正題了,他對粟永祿說,既然這些人本意並非反叛,那麼官府也就一定非要趕儘撲滅,應當剿撫並用,且撫大於剿。
河道非隻黃河,但的確主如果指黃河,畢竟在中國當代,南邊的江河團體來講還算相對誠懇,最不誠懇的唯有黃河。
巡撫河南等到處所,就是“河南巡撫”的本職,首要職責是以都察院僉都禦史身份監督本地官員。嗯,在高務實看來,這個職務類比一下就相稱於紅朝的某地書·記。
河南當然有大工,位居黃河中遊靠下這個位置,想冇有大工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