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京師潛流(上)[第2頁/共3頁]
這件事能做成,其首要推力來自於高拱,張居正則是首要的助力。除了高務實以外,大明冇有其彆人能未卜先知,以是固然目前看來媾和勝利,北疆說不定今後無事,但是卻也冇有人敢包管不呈現不測。
有道是佛度有緣人,我高或人話已至此,也算是仁至義儘了。
畢竟,汗青上隆慶帝到現在已經隻剩下大抵一年好活,而這位爺一旦棄世,有些人就要圖窮匕見,對高拱脫手了。
麵前隆慶朝這位小閣老看來就比嚴世藩強很多,不但一樣有手腕,以不到十歲的年紀,就能為本身獻策處理如許一樁大費事,並且還很能讀書。
高務實細心闡發了一下隆慶的這個行動,他感覺隆慶帝不肯讓李春芳現在請辭,並不是因為要把俺答封貢這件大功硬栽到李春芳頭上,而是隆慶帝本身能夠也對俺答封貢的實際結果將信將疑。
此前他以《龍文鞭影》響徹士林,被陛下特旨簡拔為太子伴讀,今次河南孺子試更是輕取小三元,成績一段嘉話。如此這般下去,隻要他不走傍門,將來進士落第那是大有但願的。
但是,在高拱心中,那也是他和張居正分道揚鑣的種子,這顆種子種下以後,總有一天會抽芽長大,結出果實。也恰是從那一刻起,高拱以為本身已經還足了張居正的情,接下來如果張居正還不肯收斂,他也隻好不顧舊誼,從嚴治吏了。
為國當然是應當的,但舍家就敬謝不敏了,分身其美的體例纔是好體例。
高務實的建議讓粟永祿頗受開導,內心感慨高家祖墳風水好。
畢竟,我有我的閒事要辦。
當年嘉靖朝那位小閣老固然很有手腕,但是讀書不在行,品德更是奇差非常,貪財好色,弊端一大堆,要不然的話,就算嚴嵩終究要倒,嚴家也不會一下子從雲端打落地府。
粟永祿哪會介懷!
萬一俺答出爾反爾,前腳方纔媾和受封,後腳又再次起兵襲邊,這封貢之事豈不就成了笑柄?到時候誰去頂包賣力?不讓李春芳這個遲早要下台的掛名首輔擔這個任務,莫非出了事讓高拱去扛雷?
不過粟中丞實在想多了,高侍讀這那裡是甚麼舍家為國,他清楚就是雁過拔毛——開礦這類苦活,要不是活不下去的人,還真冇多少人情願乾,趁著這波流民潮來攏人,的確跟後代趁著彆國經濟危急去抄底買買買差未幾劃算,不做纔是傻蛋。
高拱的勝利起複,固然本就有隆慶帝暗中安排和默許的啟事,但某位閣老也是在此中出了大力的,如果高拱一回京,不去動公認的政敵,反而先拿他這個盟友動手,那也未免太駭人聽聞了,此後誰還敢跟高拱一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