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紓驛路疏(中)[第1頁/共3頁]
彆的不說,光是天下的公文來往,如果冇有驛站,就全數都得抓瞎。那也就意味著朝廷的統治力被全麵堵截了,這還得了?
當然,這個差川資必須有一個嚴格的標準,不能你說你路上花了多少,我處所財務就給你報多少,得定下端方,按照你的品級、旅途是非來嚴格計算。
第一個大費事是,朝廷現在窮得就差當掉底褲了,迄今為止高拱都還在為嘉靖朝還賬,哪有錢承擔驛站的開消?
這個環境要讓高務實來類比,就比如他是某南邊省分的某市某縣某州裡官員,他現在要去北方某地考查學習,莫非他這筆差川資能直接找財務部報銷去?
但這個權力收回固然輕易,可收回以後還能保持驛站的感化就難了。
彆的就是剛纔說過的,崇禎在鼎新的履行上操之過急,貧乏耐煩。他在冇有任何前置事情的環境下,一刀切的命令淘汰天下驛站範圍的60%!要曉得,嘉靖期間和張居正的鼎新都是緩緩停止、慢慢推動,均耗時數年。而崇禎的鼎新,卻要求各地在幾個月內立即完成!
現在驛站有“剝削”百姓的權力,很多偏僻之地的驛站都難覺得繼,年久失修都是小題目,規定應當具有的車、馬、驛夫等十足不達標,一旦有事,效力完整冇法確保。那麼試想一下,它如果還落空了剝削的權力,這驛站設與不設,隻怕是底子冇有辨彆了——甚麼事都做不了啦。
很好,這下子總算搞清楚題目的本源出在哪了——還是那位太祖天子朱元璋。
並且這承擔天下公文通報的服從,即便高務實這類穿越者,也不敢亂出主張說建立一個私企來籌辦——誤了軍情、急政,哪個私家承擔得起如許的任務?彆說這私企的“法人”本人了,真如果誤了大事,怕不是連十八代祖墳都得讓朝廷給刨了,這可不是甚麼法治社會,鞭屍、刨祖墳甚麼的,真乾得出來。
題目清楚了,本源也找到了,現在需求的就是想體例處理了。
高務實不是非黑即白的小憤青,不會去說“這錢你們本來就不該拿”如許的廢話——人家拿了兩百年了,現在你說不該拿他就心悅誠服的不拿了?就算孔夫子親身來,他們也不會心折的。
說到底,這此中的本源還是在於一條:朝廷真的需求驛站。
冇錯,這個看似便利實則腦殘的體例,就是這位真正打心眼裡憐憫農夫的洪武大帝搞出來的。
第二個大費事是,朝廷為甚麼要承擔各級官員出行的用度?哦,你說大師都是天子的臣子,出差當然要天子出錢?冇錯,可就算要賣力,按理說朝廷也隻需求賣力中樞層麵的官員出行纔對,憑甚麼你處所上的官員出行,也要中樞財務賣力?你處所上上繳中樞的稅款才幾個錢啊?朱元璋當年但是把林林總總加在一塊的老邁一筆稅款都留在了處所,底子冇有要求你們處所上上繳中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