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38章 暢論鹽鐵(上)

第38章 暢論鹽鐵(上)[第1頁/共3頁]

高務實複述完這段邱濬的話,又道:“另有,據侄兒考據,北宋皇佑年間年產生鐵七百二十四萬一千斤,南宋初年年產生鐵二百一十六萬兩千一百四十四斤,而我大明洪武初年年產生鐵一千八百四十七萬六千零二十六斤。洪武初年的產量相稱於北宋的近三倍,相稱南宋初年的八倍餘。永樂初年,明顯此前靖難之戰對出產有所粉碎,但官營鐵冶的生鐵產量仍然保持在一千八百四十七萬四千斤,而到宣德九年,即便不計官營,光民營鐵冶的生鐵產量就達到兩千七百六十六萬兩千斤,先帝嘉靖年間至今,更是已經達到九千萬斤高低。可見單以冶鐵而論,我大明比前宋增加了約莫八倍擺佈。”(無風注:這裡的數據指的實在僅僅是朝廷課稅的數量,真正的出產量遠高於此,當然這裡對比宋、明兩朝的都是課稅量。)

高拱也重視到了高務實的竄改,但卻仍然保持著淺笑,問:“在想甚麼?”然後稍稍一頓,又道:“讓我猜猜……你是在想,三伯找我說這些究竟意欲何為?”

高拱右手食指一下一下悄悄地敲著太師椅的扶手,斜睨著眼,問道:“我明見萬裡?可真不敢當呢……比方,你造阿誰甚麼香皂的時候,我就不曉得你會想著把它當作一件大事來辦,更冇想到你要大量出產。”

高務實卻收起了常平常常裝出的小兒天真之色,嚴厲隧道:“您剛纔跟侄兒談理財,實在有一個題目侄兒一向想問:我大明歲入多少?前宋歲入多少?為何大明財務如此困難,而前宋府庫竟充盈至斯?莫非我大明就真的這麼貧困得誌?”

“三伯,這恰是侄兒想要說的處所。”高務實神采嚴厲隧道:“起首我必須先生造一個名詞:百姓出產總值。”

高拱驚詫昂首,端著的茶差點傾了出來,遊移了一下,皺起眉頭:“你想了半天,就是要說這一句?這和你弄出阿誰香皂,還籌算大量出產有乾係?”

高拱端著茶杯,一動不動,他發明本身竟然不知從何提及,老半晌以後,才道:“我太祖天子出身困頓,後得大寶,每念小民艱钜,乃製《大誥》,輕徭薄賦……”

高務實站起家來,踱步道:“竊惟我朝疆宇比宋為廣,而百年以來無甚钜費,凡宋所謂郊賚歲幣祠祿皆無之,其最費者宗祿養兵蔭子耳,然蔭子止於武職,文臣無幾焉。臣考諸司職掌,洪武中群眾一千六十五萬二千八百七十戶,墾田八百四十九萬六千五百二十三頃,稅糧二千九百四十四萬石,戶口之數較之宋雖略相稱,而本日墾田則過之遠矣,所入既多,而所費比之又少,是宜國度儲積數倍於宋焉……況本日之全盛庶富,非宋可比”。(無風注:出自邱濬《足國用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