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40章 門生聚會(上)

第40章 門生聚會(上)[第1頁/共3頁]

高務實曉得此事牽涉龐大,即便如高拱這般樸直宰輔,也不能不囿於大局,不敢輕動,但正因為不成輕動,對於高拱這般有革新天下吏治誌向的輔臣而言,就更加沉悶憂心。

“如此甚好,那麼……點頭又是何意?”

但眼下高拱已經解纜,高務實有甚麼迷惑也隻能先壓在內心,亦步亦趨地跟著三伯奔花廳而去。

楊升庵者,楊慎也。乃四朝重臣、前東閣大學士楊廷和之子,素以博學多才著於天下,後代將之與解縉、徐渭同列,稱為明朝三才子,並以楊慎為首。其人自小有神童之稱,後於正德六年狀元落第,充翰林院修撰,參與編修《武宗實錄》。世宗繼位後楊慎複為翰林修撰,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於雲南永昌衛。嘉靖三十八年,楊慎卒於戍所,享年七十二歲。隆慶繼位後,追贈楊慎為光祿寺少卿。這個追贈談不上昭雪,但勉強也算是代表朝廷諒解了他當年的所謂不對。

高拱這番話說完,也不等高務實再回甚麼話,又徑直叮嚀道:“你和我一同去。”

高務實老誠懇實答道:“侄兒猜想,三伯是怕我今後如楊公當年普通直言犯禁、觸怒君上,畢生才乾難用於治國理政,隻得數十年蹉跎蠻疆,以詩文自寓,是以侄兒點頭,意為侄兒必會以此為戒。三伯,侄兒雖有改革抖擻之誌,卻也曉至剛易折之理。”

如果主考官厥後做了內閣輔臣,那就不得了了,當初他主考的那一科金榜幾近都會將其視為“師相”,這既是新科進士們需求“師相”提攜的一種表現,也是“師相”需求新科進士們夯實本身人才夾袋的一種表現,典範的各有所需。

高務實苦笑起來:“升庵先生之文采,侄兒拍馬不及,是以點頭。”

這個嘉靖四十四年乙醜科殿試金榜,在明朝的常例中,幾近統統上榜的進士都能夠稱之為高拱的弟子,因為那一年高拱是會試主考。

咦,說得也是啊,高拱此人彷彿真不如何喜好作詩填詞,起碼他高務實就向來冇見過三伯有寫過甚麼詩詞,根基上除了疏奏,就隻要學問上的著作,彆的他寫很多一些的,就隻剩下祭文了——這是宦海無法之舉,畢竟座師、同年、門徒乃至鄉梓人脈太廣,人家家裡死了首要人物,誰都想有一名像高拱如許職位尊崇的人給寫祭文。並且提及來,高拱為官清正,但竟然能在京師買得起一所不大不小的宅院,可不就是靠寫祭文的潤筆費贏利麼?這個錢在明朝美滿是合法支出,冇有半點能夠非議——再說閣老也是人,也要養家餬口的嘛。

待管事去後,高拱目光龐大地看了看高務實,緩緩道:“汝纔不遜楊升庵,惟願他日莫做我高氏之升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