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門生聚會(下)[第1頁/共3頁]
當然,高務實感覺既然韓爌隻是萬曆二十年的進士,那麼就還完整能夠“挽救”,完整能夠“調教”成實學門徒嘛。
如果遵循本來的汗青而言,前麵四位科道官了局都不太妙,根基上跟著高拱的垮台,他們的政治生命也就跟著閉幕了。而從雒遵開端,前麵五位的環境則都還不錯:
高務實環顧擺佈,實在這九位他此前已經都熟諳了,彆離是:刑科都給事中宋之韓,刑科給事中韓楫,吏科給事中塗夢桂,工科給事中程文,戶部主事雒遵,工部郎中顧養謙,翰林院檢驗沈鯉,翰林院檢驗許國,刑部員外郎張孟男。
顧養謙根基冇有遭到高拱垮台影響,在張居合法政時和萬曆親政後曆任福建按察僉事、廣東參議、副使。坐事調為雲南僉事,撫服順寧土官,進浙江右參議。改薊州鎮兵備,再進為右僉都禦史,巡撫遼東。以軍功,升右副都禦史,曆南京戶部右侍郎,總理糧儲。改兵部左侍郎。又受命為薊遼總督兼經略朝鮮軍務。後為右都禦史兼工部右侍郎,總理河道。又改協理京營戎政、右都禦史兼兵部左侍郎。萬曆十四年任遼東巡撫、擢任薊遼總督、兵部尚書。
高拱點點頭,略微清了清嗓子,道:“第一件是,趙大洲日前上奏陛下,欲改營製,仍由文臣任總理戎政。他說我朝表裡衛兵分隸五府,為製止強臣握兵之害,永樂末年遂結營團操,乃以三千、神機二營統之,因號為三大營。正統末年改成十團營,弘治間為十二團營。正德間增東西官署。嘉靖二十九年,嚴嵩建議於五府以外設戎當局,握表裡兵藉。後成國公朱希忠等二十人請收戎政武臣及印,仍三大營。三大營各一將領之,賜敕,以文職大臣一員為總理,無事居營練習,有警則總兵掛印出征……對於此事,你等都有甚麼觀點?”
嗯,直奔主題,這很高拱。
許國在萬曆作為太子出閣(正式讀書)時,以翰林院原官兼任校書。到萬曆即位,進右讚善,為日講官。厥後曆任禮部左、右侍郎,又改吏部,掌詹事府。萬曆十一年四月,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
這句話讓九人俱是一驚。
沈鯉在隆慶朝一向就呆在翰林院冇動,但萬曆繼位給了他機遇,遷左讚善,任講官。萬曆十年秋,晉侍講學士,又升遷為禮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吏部職,升任左侍郎。萬曆十二年冬,拜禮部尚書,又加少保,為文淵閣大學士。
“不必多禮。”高拱衝門生們擺了擺手,又對高務實道:“還不見過諸位師兄?”
世人落座,目視師相。
但高務實卻彷彿不覺,不卑不亢地上前與實在早已熟諳的幾位“師兄”一一見禮,世人非論心底作何感觸,都笑容可掬地正式作了回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