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高文正公(上)[第1頁/共3頁]
高拱也死了,卻不知是累死的,還是想到與張居正多年的恩仇,表情盪漾之下的不測。
未幾時,天子欲下旨輟朝三日,觀政高務實立即勸諫,曰:本朝文官喪禮,輟朝禮均隻一日,惟榮國公(姚廣孝)享輟朝二日禮,禮不成廢。請止。
張居正死了,傳聞是鬱鬱而終,但這能夠瞭解。
廣博精詳,淵宏邃密,經綸偉業,社稷名臣。……慷慨有為,公忠任事。迨殫內寧之略,益宏外禦之勳。嶺表滇南,氛淨長蛇封豕;東夷西虜,煙消堠鷺庭烏。洵稱緯武經文,不愧帝臣王佐。
……贈上柱國,諡文正。書記中外,鹹使聞之。欽此。”
他感覺高拱大抵率還是死於勞累過分,這個年過六旬的白叟,一心念著先帝拜托,冇日冇夜的事情,連高務實無數次勸他多歇息時,他都常常答覆:“年長幼睡罷了。”
是以這部分學者的評價是:“高拱是政治家、思惟家和鼎新家,張居恰是官僚、政客,合用的保守主義者”,“高拱是真正的鼎新派、而張居正根基上屬於清算派”。
自司馬光提出“文恰是諡之極美,無以複加”以後,曆代文官夢寐以求的身後尊榮,美諡之極!
文正!
至於鼎新的結果,以經濟鼎新為例,汗青上高拱罷官前的隆慶五年(1571年,隻算到隆慶五年是因為隆慶六年他就罷官了。),太倉銀庫歲入310萬兩,歲出320萬兩,歲虧隻要10萬兩,比隆慶元年至四年(1567-1570)均勻歲虧的206.6萬兩,減少了196.6萬兩(無風注:拜見樊樹誌《萬曆傳》)。這就為張居正在朝期間國庫紅利奠定傑出根本。
實在後代也有學者以為“高拱的品德操守、膽識才調、鼎新認識,都是張居正所不及的。”在他在朝的兩年半裡,創行了吏治、司法、軍製、邊防、水利、漕運、海運等全方位的鼎新。
因而朝廷為高拱之死輟朝兩日。
帝答曰:“如此,改輟朝二日,不得再諫。”
鼎新是軌製的創新,清算是祖製的規複。
客歲被高務實“挖角”而來京師、本年方纔編成《本草綱目》的李時珍也數次向高務實提過,說元輔過勞,恐難耐久。
可惜,冇人勸得住他。
而這一世冇有張居正的接辦,高拱又做到了哪些,乃至於使萬曆對他的歸天如此悲傷,並給他追諡“文正”呢?
是好的竄改嗎?高務實以為是的。某種程度上來講,他一向以為張居正算不上一個真正的鼎新家,隻要高拱纔是。
帝大慟,涕淚難止,執務實手言:“昔先帝臨崩,托孤元輔,曰‘以天下累先生’,現在先生駕鶴,如船失梢公,房缺中梁,朕哀極痛極!更不知此後又何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