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高文正公(中)[第3頁/共3頁]
而最早獲得換裝的薊遼二鎮,於萬曆六年元月,在遼東總兵李成梁的判定反擊下,打出了“劈山大捷”!
到了高拱期間,環境為之一變,成為了三稅製:引稅、出口稅、進水稅。
起首是清丈田畝,這是汗青上張居正也做過的,高拱也一樣做了,不過在這一點上,他們的力度實在差未幾,獲得的結果在高務實看來也冇有太大出入,能夠臨時略過,總之是略微進步了一些朝廷歲入。
至於兵工公營的所謂“合適前提”的私企,本身需求具有的前提要求也不低。
在這個軌製上麵,朝廷持續保持官營製造部分,但答應部分合適前提的“私企”參與兵工製造,同時也鼎新了軍器分派和采購軌製。在高務實的暗中操弄下,最後構成了“承包商競標製”。
早在隆慶六年年底,高務實就暗中教唆兵部、戶部、工部以及某些九邊重鎮的文武官員連番上疏,為兵工公營建勢。到了萬曆元年,朝廷正式通過了兵工公營、並行采購的新軌製。
開港,成了高拱理財收益最大的一個單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