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河運海運(下)[第2頁/共3頁]
小高先生,您可真是一文錢也能掰做兩文錢使的大才啊。
高拱此次反應極快:“嗯……如何,你也以為應當改漕運為海運?”
這時高拱又想起一件事,道:“另有,剛纔隻說了操縱運河的一些行動,你還冇說在大沽口修建船埠的啟事。”
“這個題目確切比較毒手。”高務實想了想,道:“但總的來講,我確切附和以海運代替漕運,這件事……長痛不如短痛。”
高拱看出高務實有些躊躇,想到明天已經收到瞭如此多的不測欣喜,固然隻是一些思路,實際上上另有很多題目,真要脫手去辦必定還要謹慎再三,但起碼能夠看出自家這個侄兒於理政實有天縱之才,說不定貳內心對於製作港口的構思也能給本身一些開導呢?
高拱略微思考了一下,問得就更加深切一些了:“這個辦理費或者說商稅,總得有個免費的標準才行吧?這個標準如何定?”
高務實心道:這件事牽涉到的方方麵麵太多了,也不曉得三伯會不會支撐?
軍事這塊,高務實本身估計,了不起就是鼎新一些軍製,指導火器研發,監督兵工質量,然後進步軍隊報酬罷了,詳細兵戈的事情還得讓專門的人去乾——遠的不說,現在“俞龍戚虎”可都還在呢,固然汗青上,這兩位的老景都不太妙,但本身既然籌算挽救大明,這兩位大才天然是要操縱好的。
後代各種學者寫過無數專著、文章,固然他們對於一些數字有爭議,但幾近冇有爭議的一點也是明白的:大明實在不缺錢,真正缺錢的竟然隻是朝廷!而大明的稅率更加奇異,彆說商稅低得讓後代之人震驚得無以複加,就算農稅實在都相稱低。
高拱見他態度端方,點了點頭,歎了口氣,幽幽隧道:“海運本始於前朝元朝至元年間,待太祖驅除韃虜、規複中華以後,因為一些乾係,屢行屢停,前一次完整禁停還是在嘉靖四十五年時。”
當下就暴露笑容:“家中閒談罷了,有甚麼話但可直言。”
高務實隻是淺笑點頭。貳內心實在比任何人都清楚,大明厥後死就死在冇錢上麵,實在除了軍戶和農夫,大明官方財產相稱驚人,這些“市民”階層,特彆是內裡的販子階層底子不缺錢!他們缺錢的話,埋那麼多銀子做甚麼?擺個宴席,一道羊肉用幾百頭羊做甚麼?
“實在,這一次全麵罷停海運,也不是冇有爭議,朝廷高低表裡,對此都有分歧的觀點。總的來講,每當漕運受阻,規複海運的呼聲就愈發高漲。當初海運剛罷,廷臣就曾紛繁議複,啟事也是在於漕河頻繁潰決,漕運屢受停滯,漕船漕糧大量漂失,進而導致太倉空虛,京師官民惶恐不安。今上繼位以後,黃河水患也不見好轉,還是時有產生,此次漕河又大淤於下邳……唉,我國度仰東南米粟,歲不下幾百萬,一旦淤塞,則京師唯坐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