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封賞爭議[第1頁/共4頁]
倘若運氣再好一點,直接上擺佈佈政使也不是冇有舊例的,不太高務實的年紀實在太輕了,佈政使實際上是一省行政一把手,恐怕不太能夠給他這個年紀的人。
如果更牛逼一點,比如小我名譽極高、朝中有元老重臣力薦並且天子還很看重,從巡按禦史直接提巡撫,那也不是不成能。
凡是來講,翰林清貴的升官線路,是在翰林院和詹事府坐著冷板凳漸漸熬資格“進級”,凡是會耐久充當日講官,順帶的在大比之年放出來做考官,久而久之,終究調吏部或者禮部為侍郎——這是入閣前的籌辦,要麼直接以侍郎入閣,要麼升禮部尚書入閣。
以右僉都禦史巡撫一省是很平常的事,比如張任這個廣西巡撫,就是以都察院右僉都禦史兼任的。
彆人去做日講官,不過就是隔三差五給天子講講課,乾不了甚麼彆的事,也影響不了皇上甚麼,可你讓高務實去嚐嚐?
日講官,是翰林清貴們走向閣臣的捷徑,申時行本身也是這麼過來的,他天然不敢想體例毀了這條路,並且也做不到,以是他隻好想體例讓高務實彆走這條路,哪怕拿一個巡撫來換,申閣老都果斷不移。
世爵啊……固然武臣的世爵不太值錢,但文臣的世爵可就值錢了,並且是非常值錢!
----------
固然對於彆的官員來講,一任巡撫乾完,說不定又調任彆處持續乾巡撫,官運普通的那種,偶然候能連著到幾個省輪番做巡撫,在巡撫這一級蹉跎十年二十年都不奇特。
也有能夠品級上再高一點,做某省的擺佈參政,參政是承宣佈政司下襬布佈政使的副官,從三品官銜,但實權不如兵備道;
這就比如是個毒瘡,長在腳上哪怕病變了,頂多就是那隻腳受影響,但倘若長在腦筋裡……哦豁,垮台。
對於心學派的大佬們而言,高務實如果遵循外官的升官常例,最糟糕的成果就是直接升右僉都禦史巡撫某省——這個最糟糕是對他們來講的。
嘿,他高務實之前做伴讀、觀政的那會兒,就被人戲稱是“小閣老”,現在如果再讓他做了日講官,那該是甚麼了?
郭樸卻看得比較開,道:“官大官小,爵有爵無,對於皇上而言,都是小事,因為隻要皇上肯給,老是能找到來由給的。以是老夫還是感覺,不必因為當前的一點好處,就忘了最要緊的事——那就是皇上的態度。”
大明的民風擺在這裡,外官實權再大,也不如翰林清貴的名譽。他蒲州張家之前是個販子之家,到了他這裡才逐步晉升了家世,是以對這類事看得極重——就比如高務實的母親張氏,其他方麵都好說話,但隻要觸及到家世題目,就很剛強了,這是同一個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