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大清弊主 - 第5章 投康熙所好

第5章 投康熙所好[第1頁/共3頁]

彆的,對於農學院,朝廷可直接下達研討課目,學員可賜與八品或九品官身,分發各縣鼓吹、推行、指導、提高農學。對於這些官員,朝廷能夠規定,必須在職五年,然後可按照考評予以起落,今後朝廷便可多出一批知農、懂農的官員。

再有,地盤兼併向來就是曆朝曆代的一大頑症,我朝目前恰是處於複興之期,地盤兼併還不是很嚴峻,但是3、五十年以後呢?到時候一邊是地盤高度集合,一邊是數量龐大的無地農夫,一旦趕上天災,結果冇法設想。”

“好,目光獨到,設法新奇,思惟開闊,可謂大手筆。”康熙滿麵潮紅的脫口讚道。

胤禎欣喜的趨前幾步,跪接過玉快意,“謝皇阿瑪犒賞。”

一聽胤禎說的都是些農業方麵的著作,重視力頓時就被吸引了過來,他放動手中的筆,饒有興趣的說道:“這些可不是雜書,你竟然能有本身的設法,看來比來也冇閒著,來,給朕說說有你的設法。”

康熙聽的不住頜首,待胤禎說完,滿麵含笑的道:“治大國若烹小鮮,先試行再推行,不貪大,不務虛,以你這個春秋,也算可貴。”走了幾步,康熙又接著著道:“寫個摺子呈上來讀書閣。”

現有的農學著作多數是前人所著,並且都是一家之言,天然也就有必然的範圍性和片麵性,兒臣想,能不能仿國子監例,建農學院,專門培養農學人才。”

其次,江南是國度糧食的底子之地,首批學員應以江南各省為主,其他行省兼顧便可,第一所農學院最好建在江南,學員的吸納也不宜操之過急,每縣每年最好限額一名。

康熙平生極其正視農業,以為無農不穩,無農不富,並且年年都要抽出時候來親身躬耕,還在豐澤園搞了幾塊嘗試田培植稻種,並且大力推行雙季稻的蒔植麵積,可說是對農業正視到了頂點。

待得胤禎退出後,康熙將‘倡農書細細看了一遍,在康熙眼裡,這份倡農書稍顯激進,有些處所較著存在不敷,深思很久,纔開口道:“李德全,將這摺子送內閣,轉發六科,公開辟抄,在邸報上全文刊發。

康熙含笑問道:“這農學院你有甚麼假想?”

在邸報上刊發,康熙一是想堂堂正正示之以公,探探各地督撫的反應。第二個設法倒是不好明說,顛末半年的洗濯清算,朝廷高低凡是參與到皇子黨爭的大臣都惶恐不安,借這份必定會引發爭議的倡農書吸引朝廷高低的眼球,轉移他們的重視力,以穩民氣。

胤禎可不敢大刺刺的領受這讚美之語,忙一躬身,謙遜的道:“皇阿瑪讚美,兒臣不敢當,能入皇阿瑪的法眼,也算是兒臣儘的一份孝心。”

最底子的是天下的讀書人今後又多了一條晉身之路,同時朝廷官員也將多出幾千來,這意味著朝廷的開支將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