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唐製造 - 第一百零三章 天策上將

第一百零三章 天策上將[第1頁/共3頁]

甚麼?天策大將?!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思念自是綿綿無所期。

字字帶血,泣血而書。

雖說父皇對我好言寬待,說是昨日之事他以命令軍中凡是傳播者定斬不饒,不過有些事想來父皇是曲解了,不,我得說明白,這些年來一向和長孫無忌鬥,即便父皇嘴上不說,他定也會覺得是我這個做兒子的心機過分狹小,不能與功臣相容。

帶著父皇的殷殷希冀咱已是踏上了回到百濟的路上,至於以後嘛。當然是帶著泉州來的海師兒郎們從那裡來到那裡去了!

先前早已到來的熊津都督王文度早已是帶領熊津道諸官員列隊前來驅逐,劉仁軌與宇文彪倒是早就交出了防務,當然一乾百濟王族的看管任務還是有我帶來的雄師看管,我不來,這王文度也是不敢隨便用事,至於武安郡王薛萬徹早就將軍隊辦理權移交給了熊津都督府,本身則是帶領親軍去與本身的哥哥彙合去了。

……

父皇眼中帶著的是一種通俗,他想甚麼我不能猜,也不敢猜,就是敢猜說也是不敢說的,難測君王心,有些時候不是難測,而是底子就不敢測!

一把鼻涕一把淚,當然這些參雜的真真假假,不過發自內心的真情那是必須的,一想到汗青上的咱被長孫無忌以莫須有的罪名誣告而死,咱心中就有一絲膽怯。

不提彆的,玄武門之變的首功就是長孫無忌,就憑這個我這個親生兒子都是難以對比的,為何?因為父皇他是個重豪情的人。

“父皇,這個封號兒臣萬死不敢要,還請父皇收回成命!”

(王文度,唐初名將,曾在貞觀十九年,以水軍行軍副總管從程名振征高句麗,攻卑沙城有功。永徽六年,唐以程知節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王文度任副大總管,討伐賀魯,以矯詔及批示不善開罪,當誅,後除名為民。後為左衛郎將,顯慶五年,蘇定方平百濟,承命總兵留鎮熊津,渡海,卒。)

而現現在的高句麗榮留王倒是已經成為了正真意義上的孤家寡人,而那平壤城亦是成了一座孤城,父皇昨日已是派了使臣發下最後的通牒,要麼舉城投降,要麼引頸待戮,抵當不過都是無謂的,涓滴冇成心義。

不過對於這一封號,到底是福兮還是禍兮,我倒是不曉得了,但是玄武門之變,兄弟相殘的悲劇父皇他不該不會記得,但是為甚麼就是如許一個封號他又會給我呢?

(天策大將是天策府官製的一種,職位在親王、三公之上,僅次於名義上的文官之首三師(即太師、太傅、太保),天策府則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衛府之上,天策大將能夠本身招募人才作為天策府中官員,即所謂的“許自置官屬”。)

“父皇,兒臣就此彆過!”

有生之年?有生之年天然無恙,但是父皇您百年以後,誰能包管,當然世人靠不住時唯有靠我本身了,我欲求生,誰能讓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