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天策上將[第2頁/共3頁]
(王文度,唐初名將,曾在貞觀十九年,以水軍行軍副總管從程名振征高句麗,攻卑沙城有功。永徽六年,唐以程知節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王文度任副大總管,討伐賀魯,以矯詔及批示不善開罪,當誅,後除名為民。後為左衛郎將,顯慶五年,蘇定方平百濟,承命總兵留鎮熊津,渡海,卒。)
不過對於這一封號,到底是福兮還是禍兮,我倒是不曉得了,但是玄武門之變,兄弟相殘的悲劇父皇他不該不會記得,但是為甚麼就是如許一個封號他又會給我呢?
“恪兒啊,這些朕都曉得,你放心,朕有生之年定保你安然無恙!”
字字帶血,泣血而書。
“殿下客氣了,宴席已是籌辦好了,還請殿下以及諸位就席。”
但話又說返來,這天策大將看來咱是想推委都是難以推委掉了,再推弄不好反而是弄巧成拙了。
彆的對於咱迎娶百濟公主扶餘冰的聖旨,父皇倒是讓唐儉帶著聖旨一同與我前去百濟宣旨,那些個百濟王族都還在百濟等著咱的動靜的了。
當父皇說出這番話之時咱倒是驚呆了,這天策大將乃是當年高祖天子封給父皇的官職,那是無上的光榮,自從父皇玄武門之變登上帝位以後,便是不再用此官職,未曾想本日父皇竟是在九年以後,將這個塵封已久的官職再次封給了我,這有怎不讓人吃驚!
而東路雄師在李世績的帶領下,更是完整安定了高句麗東部、北部、西部大半之地,除了一萬雄師在副總管孫貳郎的帶領下征討淵淨土以外,其他諸軍都已南下與安市雄師一到彙合,籌辦一起向高句麗王城平壤堆積。
當然這些已與我的乾係不大,百濟故地父皇已是派了王文度為熊津都督,節製熊津、馬韓故地,派劉仁願為德安都督,統領德安、金鍊二地。至於剩下的東明父皇冇有食言,封了扶餘義慈為百濟福王,去做了他的小國之王,當然至於我嘛,父皇不都是封了咱為天策大將了麼,天然咱得回到咱的藩屬地閩地去持續做咱的閩王了。
先前早已到來的熊津都督王文度早已是帶領熊津道諸官員列隊前來驅逐,劉仁軌與宇文彪倒是早就交出了防務,當然一乾百濟王族的看管任務還是有我帶來的雄師看管,我不來,這王文度也是不敢隨便用事,至於武安郡王薛萬徹早就將軍隊辦理權移交給了熊津都督府,本身則是帶領親軍去與本身的哥哥彙合去了。
“父皇,兒臣就此彆過!”
帶著父皇的殷殷希冀咱已是踏上了回到百濟的路上,至於以後嘛。當然是帶著泉州來的海師兒郎們從那裡來到那裡去了!
……
“我等恭迎閩王殿下!”
“父皇,兒臣無能,這些年始終冇法與長孫仆射措置好乾係,然兒臣皆是出於無法之舉,兒臣並非野心之人,有一簞食、一瓢湯、有才子足以,可長孫仆射自西郊圍獵以來對兒臣步步緊逼,為了活命兒臣有些皆是不得已而為之,父皇啊,兒臣不求甚麼,隻求的平生無憂足以,但是這帝王之家有些時候兒臣倒是如履薄冰啊!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