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善行無跡,善言無瑕[第2頁/共3頁]
--蘇轍
[3]數:計算。
善結無繩約而不成解。
[7]資:鑒戒。
冒頓善行無跡滅東胡
冒頓說:"為甚麼你也喜好同一個女子呢?"但還是滿足了東胡國君的要求。
由此可見,冒頓單於"雖智大迷",長於守柔守弱、深藏不露的工夫。不到機會,決不脫手。機會一到,一舉勝利。
3.天下萬物雖各有其才,但纔有凹凸,品有高低,是以產生好壞善惡之不同。真正聰明的人長於學習,擇善而從,以善為師,親善遠惡。而這個學習,不在於教員和所謂的資質,而關頭在於自習得意,自我貫穿,工夫到家,水到渠成,無師自通,一通百通,這是最高的學習才氣。
東胡國君以為冒頓無膽無識,因而派人來,說想要一個閼氏。
東胡國君因而得寸進尺,想要向西侵犯。因而派使者來講:"我們想要兩國之間的一塊空位。"此時,冒頓勃然大怒,說道:"地盤是國度之本,怎能拱手相讓?"說完,命人殺了阿誰主張給東胡地盤的臣子。
救人於危難當中,非救之大者也。方其流轉存亡,為物所蔽,而推吾至明以與之,使暗者皆明。如燈相傳襲而不斷,則可謂善襲人矣。
善數[3]不消籌策[4];
雖智大迷。
是以賢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世俗之人,行而有跡,言而有過,數而有失,情竇開而不能閉,民氣離而不能合。非惟自棄,而所行所言不善,人物皆被其無窮之害矣。賢人常善救之,俾歸真道,各得其所,故交無棄人,物無棄物也。賢人救人物之道,至公忘我。
長於計數的人,不必利用籌馬;
以是,他內有深沉聰明,但看起來很癡頑。
解讀心得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是謂要妙[8]。
以先知覺後知,以先覺覺後覺,師固當貴,資固當愛。但是大道之妙歸於得意。故善人之道如陽和陶物,公而忘我,薰然融怡,令人得意之也。一旦洞悟,則默契玄同之,此自上而下至今不傳之傳也。
[6]襲明:內藏聰明聰明,不過露。襲,袒護。
--範應元
這就是遵守大道瞭然無遺的聰明。
長於言談的人,不會留上馬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