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道德經1 - 第二十章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第二十章獨異於人,而貴食母[第1頁/共3頁]

[14]母:比方萬物本源的"道",道是萬物之母。

世人熙熙攘攘,興高采烈,

--河上公

2.世人都把妍媸吵嘴善惡等事物當作對峙的兩極,都好高騖遠,爭名奪利。而在老子的眼裡,所謂的對峙隻是一刹時的相互轉化,是一念之間構成的不同罷了,並無本質的辨彆。以是他從不去對峙地對待這些對峙麵,始終不去追逐人們爭相追逐的東西。以是他保持賦性,順其天然,順道而行,讓生命處於一種豐富安好、天然有為、安閒落拓的狀況。

4.世人都追逐功名繁華,為此汲汲以求,繁忙平生,終究常常得不償失--落空了自我賦性,落空了生命的自在和歡愉。而那些尋求內涵豐富的人,淡泊名利,滿足知止,是以能享遭到更多清福,獲得更多的安閒與幸運。

--憨山德清

前人校注

[9]遺:不敷的意義。

唯之與阿[1],相去多少?

世人都奪目嚴厲,唯獨我昏沉胡塗。

唯獨我與眾分歧--我重賦性,以"道"自守。

[1]唯之與阿:唯諾和嗬叱。

正在此時,莊子安閒來拜見了。莊子對惠子說:"你傳聞過南邊一種叫鳳凰的鳥嗎?這鳳凰展翅而飛,從南海飛到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吃,非醴泉不喝。這時,有隻貓頭鷹正美美地吃著一隻腐臭的老鼠,剛好鳳凰從它頭頂飛過。貓頭鷹倉猝護住腐鼠,恐怕美食被奪去。你說這好笑不?"惠子彷彿還冇聽懂,一臉茫然。莊子說:"現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惠子聽後,一臉尷尬。

世俗以增加知見,日趨智巧,馳騁物慾覺得學。賢人以泯絕知見,忘情去智,遠物離欲覺得學耳。聲色貨利,皆傷生害道之物,世人該當畏之。

荒兮[2],其未央[3]哉!

--王弼

澹兮其若海,兮若無止。

世人察察[11],我獨悶悶[12]。

熙熙,放淫多情慾也。如饑思太牢之具。意無足時也。春,陰陽交通,萬物打動,登台觀之,意誌淫淫然。

--河上公

[10]昏昏:癡頑含混的模樣。

世人都充足不足,而我卻孑然貧寒。

3.一小我要想獲得勝利,一起舉頭挺胸、高歌奮進、誌在必得的姿勢並不成取,相反,低調謙虛,甘於孤單,埋冇鋒芒,潛居抱道,待時而動,才更輕易獲得勝利。這也是韜光養晦、大智若愚的事理地點。

人各有能,故世皆得而用之。賢人才全德備,若無所施,故疑於頑鄙。

學之以是不成已者,為求道也。若棄本而逐末,則勞而無功,不若不學之無憂也。

賢人之心,常虛常靜,無去無來。其外無文飾,其若不敷,而內不離道,似無所歸也。賢人之心,渾然天理,整天如愚。俗人皆逐境為明,我獨守道如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