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萬物之奧,為天下貴[第2頁/共3頁]
譯文
--司馬光
齊軍第一次衝鋒,魯軍不迎戰,齊軍攻不下魯軍陣地,便退歸去。
魯莊公見狀,歡暢地號令追擊,但曹劌禁止了他。隻見曹劌跳下車,看看齊軍的戰車輪印,又站到車上看看,這才命令追擊。魯軍一鼓作氣追出三十裡,大獲全勝。
以是,道為天下人器重。
--範應元
故為天下貴。
善者視其如珍寶,不善者以其保全本身。
一會兒,齊軍又命令伐鼓號令,開端第三次衝鋒。曹劌還是死守不出,齊軍將士在多次進擊受挫後,士氣大減,個個無精打采,提不起精力。
有求而循道者,無不得。有過而從道者,無不免。
[3]尊:尊敬,敬佩。
前人校注
道者,萬物之奧。
善人之寶[1],不善人之所保[2]。
4.一個內心死守品德、保持自我、不失底子的人,天然內心充分而有力,不會被外在的物質和浮名所牽絆所煩累。不管得失成敗,不管幸與不幸,花著花落,他都能活得安閒安閒,能得意其樂,樂在此中,其樂無窮。
那些不善的人,怎能捨棄道呢?
典範故事
"道者,萬物之奧",曹劌用兵,如同妙算。為甚麼?因為他把握了兵者的士氣,細心察看戰事的生長竄改,及時抓住了打擊的機會,以是能一鼓作氣,一戰而勝。
魯國謀士施伯向魯莊公保舉道:"我熟諳一名隱士,叫曹劌,我們不如讓他帶領魯國軍隊去迎戰吧。"此時,齊軍因之前打敗了魯國軍隊,士氣正旺。兩軍在長勺對陣。戰役剛一開端,鮑叔牙就命令伐鼓進軍。
故立天子,置三公[5]。雖有拱璧以先駟馬[6],不如坐進此道[7]。
[6]拱璧以先駟馬:當代的獻禮。輕物在先,重物在後。拱璧,指雙手捧大玉;駟馬,即四匹馬駕的車。
以是天子即位、設置三公時,縱有手持拱璧,後跟駟馬的典禮,也不如執守平靜有為的道。前報酬何如此看重道呢?
齊桓公時,鮑叔牙督軍攻打魯國。
魯莊公一看,也號令魯軍伐鼓,但曹劌禁止。他不讓將士伐鼓,也不準叫喚,更不準反擊,隻叫弓箭手穩住陣腳。
註釋
解讀心得
--純陽真人
道者,六合之包,萬物之奧。天無道不清,地無道不寧。天有道,不言而高。地有道,不動而卑。萬物無道不生,萬物有道,以是化育。乾坤錶裡,無不有道,故為道之奧。道也者,不成斯須離也。六合萬物,無不秉氣而生,無不隨氣而化。人乃六閤中之六合,可不以道為寶乎?
一會兒,齊軍再次擂鼓號令,開端第二次衝鋒。曹劌還是不讓魯軍出戰,還是讓弓箭手穩住陣腳。齊軍一時無敵手交兵,又攻不進敵陣,隻能再次撤回。這時,齊軍的士氣已有所消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