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萬物之奧,為天下貴[第1頁/共3頁]
2.道生養萬物,至公忘我,以是不管善惡是非,不管凹凸貴賤,都能獲得道的惠澤,獲得本身的所需。以是,道為天下人所器重。道對善者必定是嘉獎,對不善者會是包涵。但不善者如果背道而馳,就不得善結束。這不是道懲罰他,而是咎由自取。
道者,萬物之奧。
齊桓公時,鮑叔牙督軍攻打魯國。
[7]坐進此道:執守平靜有為的道。
魯莊公一看,也號令魯軍伐鼓,但曹劌禁止。他不讓將士伐鼓,也不準叫喚,更不準反擊,隻叫弓箭手穩住陣腳。
不是說有求必得,有罪可免嗎?
道為萬物之藏,無所不容也。善人以道為身寶,不敢違也。
以求則得求,以免則得免,無所而不施,故為天下貴也。
--河上公
故立天子,置三公[5]。雖有拱璧以先駟馬[6],不如坐進此道[7]。
善人之寶[1],不善人之所保[2]。
道者,不日日遠行求索,近得之於身。有罪謂遭亂世,暗君妄行形誅,修道則能夠解死,免於眾也。品德洞遠,無不覆濟,滿身治國,恬然有為,故可為天下貴也。
--純陽真人
一會兒,齊軍又命令伐鼓號令,開端第三次衝鋒。曹劌還是死守不出,齊軍將士在多次進擊受挫後,士氣大減,個個無精打采,提不起精力。
解讀心得
戰後,魯莊公仍不明白此中的事理,便向曹劌就教。
[1]寶:寶貝,寶貝。
前人校注
魯莊公見狀,歡暢地號令追擊,但曹劌禁止了他。隻見曹劌跳下車,看看齊軍的戰車輪印,又站到車上看看,這才命令追擊。魯軍一鼓作氣追出三十裡,大獲全勝。
1.本章申明道為萬物之奇妙、為天下貴,因其有求必得,有罪可免。善者視之如珍寶,不善者以其保全本身。以是,老子以為,隻要執守道,平靜有為,便可免除所謂的典禮和繁文縟節。
一會兒,齊軍再次擂鼓號令,開端第二次衝鋒。曹劌還是不讓魯軍出戰,還是讓弓箭手穩住陣腳。齊軍一時無敵手交兵,又攻不進敵陣,隻能再次撤回。這時,齊軍的士氣已有所消減。
曹劌說:"兵戈要憑一股士氣。齊軍初次打擊,士氣正旺,倘若我軍與之比武,很難取勝。"魯莊公點頭,持續問道:"那麼,第二次呢?"曹劌說:"第二次伐鼓打擊時,齊軍的士氣比第一次有所消減。到第三次時,其士氣已消磨殆儘了。而此時我軍的士氣正一鼓再鼓,鬥誌昂揚,這時進軍當然就事半功倍。以是,在敵軍士氣衰竭時,俄然攻擊,出其不料,怎能不堪呢?"魯莊公和眾將士點頭稱是,又問道:"齊軍潰敗時,為何不當即追擊呢?"曹劌答覆說:"齊軍逃竄一定是真敗,能夠是佯敗以吸引我軍被騙。以是,我先細心察看了齊軍的車輪印,看它們確切亂了,又察看敵軍旗號,確切已倒了,這些都證明齊軍確切是敗逃,此時才命令追擊,萬事精密,才氣確保萬無一失啊!"大師都心悅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