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道德經1 - 第六十三章難作於易,大作於細

第六十三章難作於易,大作於細[第1頁/共2頁]

大小多少,抱怨以德。

故而賢人老是正視困難,以是終究無難事。

--王弼

欲大反小,欲多反少,天然之道也。修道積德,絕禍於未生也。

一涉言為,一無形跡,終不免於怨憾。故常當為有為,事無事,味有趣,以輔萬物之天然也。

4."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想做大事,先從小事做起;想飛得更高,必先接著地氣騰飛。萬丈高樓高山起。隻要踏實儘力,才能夠獲得勝利。任何好高騖遠的想入非非都隻能是白日做夢的胡想罷了。

--範應元

為有為,事[1]無事,味[2]有趣。

欲圖難事,當於易時,未及成也。欲為大事,必作於小,禍亂從小來也。從易生難,從細生著。處謙善,天下共歸之也。

是以賢人終不為大[3],故能成其大。

賢人不妄為,而常為於有為。不肇事,而常事於無事。不耽味,而常味於有趣也。

東漢時,有個叫陳蕃的少年,一小我獨居一室而從不打掃。

歸於無物,故能夠大,能夠小,能夠多,能夠少。

2.道存在於萬物中,並擺佈萬物,它可大可小。大到無極,小到微介不成見。道生一,一為開端,也為最小,因而賢人從一開端,從小做起;道本質簡樸渾厚,因而賢人正視純真,從簡易做起。正因如此,以是終究賢人能做到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難,然後又能從大到小,由繁到簡,由多到少,又返回初原。這個過程是一個生長成熟的過程,也是一個由不自在到自在的過程。也是道之奇妙地點。

以有為之心去作為,以無事之心去做事,以有趣之心去體味。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故而賢人始終不自為大,以是能成績其巨大。

以有為為居,以不言為教,以澹泊為味,治之極也。

唯其始不易,是以其終無難。

--範應元

--河上公

典範故事

以小為大,以少為多,以德抱怨。

--河上公

[1]事:動詞,處置。

1.本章申明賢人執道而行,天然有為,偶然作為,但無所不為。但他能客觀地看題目,並且事無大小,都能當真對待,毫不輕視怠慢。以是賢人以小為大,以少為多,以德抱怨,以弱為強,以易難堪,凡事從小事做起,安閒易做起,從不自發得是,不自為大,以是終究能成績其巨大。

一屋不掃,何故掃天下

--範應元

等閒承諾必然落空信賴,輕視題目必然碰到更多困難。

處理困難安閒易動手,做大事從小事動手。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前人校注

註釋

[3]不為大:不自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