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知我者稀,則我者貴[第1頁/共3頁]
[3]無知:不睬解。
絕聖棄智,謙虛無我,謙下不爭,失色釋智,件件都是最省力工夫,放下便是,全不消你多知多解。隻在休心二字。豈不最易知最易行耶?然人之以是不能知者,因向來大家都在知見上用心。除卻知字,便無下落。孔聖亦以無知為心宗。此夫子見老子後,方得妙悟如此。以是老孔心法,千古罕明。故曰知我者希。若能當下頓悟此心,則登時便是賢人。賢人懷此謙虛妙道以遊世,而整天與人周旋,但劈麵不識。故如披褐懷玉。
--憨山德清
--王弼
--範應元
唯達道者乃能知我,故為貴也。
典範故事
[5]則:師法,覺得法例。
說話要有大旨,辦事要有主意。
1.本章中,老子申明大道至簡,簡樸而易解易行,但世人多不解也不去行動,以是感慨少人瞭解,少人師法。人們總喜好富麗表麵,卻不知賢人身著粗布衣而懷揣美玉。
能瞭解我的人很少,能師法於我的人就更寶貴了。
是以賢人被褐[6]而懷玉。
大道貴於己知,不公天下。定於性,靜於神,定靜恒常,我難言妙。天下者一身也,氣生於渾沌,入於冥忘,昏默當中,不知我存。君者心也,萬事從心,心存意在,心死渾忘,渾忘當中,自有主宰,曆曆自驗,謂之事有君。夫惟無知乃能成道。獨修獨行,孤陋寡聞,坐如盤石,性似太陰,氣若長河,川流不息當中,惟我自樂。玉者,虛靈之珍寶,有為之至真,我之懷我之定,懷我之真。
--河上公
正因冇人瞭解這個事理,纔不睬解我。
--蘇轍
賢人以若辱若愚之容而明白大德,天下鮮儷者,是之謂被褐懷玉。
以是賢人老是身穿布衣而懷揣美玉。
厥後,鐘子期不幸得病而死,伯牙為落空這位知音而難過。他哀思地說:"此後另有誰能聽懂我的琴音呢?"說完,心一橫,將琴摔碎,發誓再不操琴,以此來記念鐘子期這位知音。
伯牙心想:如許一名其貌不揚、渾身鄉野山氣的樵夫,莫非是我的知音嗎?不成能啊。他又看了樵夫一眼,隻見他正沉浸在本身的琴音中,像冇看到伯牙一樣。伯牙心中一樂,心想:本來他真是我的知音啊。
譯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5.真諦偶然並非把握在多數人手中,以是,不要自覺從眾,不要感覺阿誰保持獨立的人奇特--或許,他就是那位披褐懷玉者,真諦就在他那邊。所謂的先知先覺者,向來是保持自在與獨立的孤傲先行者。
--純陽真人
註釋
[6]被褐:穿戴粗布衣服。被同"披"。褐,粗布。
但是,令伯牙憂?的是,人們固然喜好聽他的音樂,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地懂他彈的音樂,也不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