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人好徑[第1頁/共3頁]
大道平坦,但君主卻偏疼走邪徑。
[1]介然有知:稍有所知。
典範故事
人生虛靜,纖毫有知,則介然於懷,便不虛靜矣。不虛靜則道不居之,安能致和?
大道甚夷,無有險阻。世之不知者,覺得迂緩,而好徑以求也。故凡舍其自但是有所施設者,皆欲速者也。
殺了人以後,曹操才覺悟過來,但已經晚了,隻好另換了兩個水軍都督。
--王弼
--範應元
使我介然有知[1],行於大道,唯施[2]是畏。
卻身穿斑斕衣服,佩鋒利寶劍,飽吃美食,財物充足不足。
淩晨,有人入帳喚醒周瑜,說道:"江北有人來……"周瑜倉猝止住他,看看蔣乾,蔣乾隻裝熟睡。周瑜和那人輕步走出帳外,隻聽那人低聲道:"蔡瑁、張允說,現在還不能動手……"蔣乾心中焦急但又不敢亂動。然後,周瑜又出去睡下。
凡物不以其道得之則皆邪也,邪則為盜也。誇而不以其道得之,竊位也,故舉非道以明非道,則皆盜賊也。
此行動分歧大道。
此言世衰道微,民氣不古,而極歎道之難行也。民好徑,則教養衰。教養衰,則好更甚。好更甚,則法益嚴。故朝甚除(敗北)。
--司馬光
[2]施:同迤,逶迤,引申為岔路、歧途。
大道甚夷[3],而人好徑[4]。
東吳都督周瑜帶兵與曹軍隔江對峙,兩邊劍拔弩張,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1.本章中,老子抨擊無道君主不可正道,反走偏道的行動,表現了老子對實際社會的憂愁。大道平坦,而君主不走正道坦途,不知有為而治,轉而走歪門正道,亂實施政。本身華衣美食,財物豐足,而朝政敗北,地步荒涼,民不聊生。老子以為,如許的君主,無異於強盜,即國蠹。
"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本來無事,蔣乾卻冇事謀事,毛遂自薦,自作聰明,成果中了周瑜的反間計,從而連帶曹操也中了計,導致大敗。可見,聰明不是等閒能夠做的,不如循分守己,方能安身自保。
酒至半酣,周瑜舉杯說道:"各位江東豪傑,本日之會,可稱作群英會!"隨後,乘著酒興,起家舞劍,並作歌道:"丈夫處世兮建功名,建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瘋吟。"然後,喝得酩酊酣醉。
[7]盜誇(竽):悍賊、盜魁。
周瑜又對蔣乾說道:"我自領兵以來,滴酒不飲,本日故交相會,定要喝個一醉方休!"說罷,傳令吹打,暢懷痛飲。
失道之國,好察近而遺遠,逐末而忘本。故視其朝若修治,而察其民實貧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