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道德經1 - 第五十四章善建不拔,善抱不脫

第五十四章善建不拔,善抱不脫[第1頁/共3頁]

前人校注

根深蒂固,不成擺盪。循本以治末,由近以及遠。

解讀心得

2.天下大道相通,物理分歧。由此可及彼,由己可推人。修身、齊家、治鄉、治國、平天下,由小我的涵養、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品德程度可推知彆人的程度。曉得這個事理,則可體味天下。老子的這個思惟,與厥後的儒家思惟共理相通。

[5]邦:國。

以邦[5]觀邦,

善抱[2]者不脫,

由本身鄉裡可察看他鄉。

葛洪在《抱樸子・內篇》之《暢玄》中指出:"玄"是天然界的鼻祖,是萬事萬物的宗源。這裡的"玄",就是老子所說的"道"。他以為,修身養性,就要守道而行,明心見性,讓心迴歸虛靜。而要做到這些,體例就是"守一",這裡的"一",就是元真之氣,即元氣。"守一"就是丟棄外在的滋擾,淡泊清心,達到平心靜氣,摒除邪念,調心入靜,用心靜養,元氣就會充盛,人天然就會安康無病。以是,他以為修身養性的首要體例就是"守一存真"。

--範應元

哀思蕉萃,傷也;喜樂過差,傷也;汲汲所欲,傷也;久談談笑,傷也;寢息失時,傷也;挽弓引弩,傷也;沉浸嘔吐,傷也;飽食即臥,傷也;跳走喘乏,傷也;喝彩抽泣,傷也;陰陽不交,傷也。

--河上公

我憑甚麼體味天下呢?

善修建根深蒂固不擺盪(得道者抱道不移)。

註釋

以鄉觀鄉,

修道於鄉,其德教悠長。

由本身國度可察看他國。

子孫以祭奠不輟[3]。

以此。

葛洪以道家實際為主旨,長於攝生,傳聞他本人也活到近百歲的高壽。

力所不堪而強舉之,傷也;

4.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凡事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本身找啟事、找衝破,才氣真正獲得進步。因為小和微最靠近於初始,靠近於一,靠近於道。"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正視了初始,就不會離開道,始終保持元氣。傑出的開端是勝利的一半。

就是以此為標準。

為此,葛洪要求本身不為物累,戒欲修性。先從內心貫穿"玄道",然後外在持守真元。

他以為尋求功名利祿,就輕易相互合作、相互架空、相互傷害,從而導致身心怠倦。與其如許,不如無慾無求,清心寡慾,保養精氣神,庇護好與生俱來的元氣,抱樸守一,修身養性。他說:"生命至貴,長生可得;內修守一,養精行氣。"他的抱樸守一,就是老子所說的與天然大道同在,守道而行,保持本真、真元之狀況,即"守一"穩定,從而不失賦性,不失元氣,不受外界滋擾,少煩惱痛苦,也就充滿精氣神,從而獲得長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