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七十三章孔廟與北方士族[第1頁/共6頁]
大成殿內正中供奉孔子泥像,坐高三點三五米,頭戴十二旎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鎮圭,一如當代天子禮法。兩側為孟子、朱子兩位配聖,東位西向的是顏回、老子、莊子、韓非子、程頤兄弟等十四哲。金前都有供桌、香案、擺滿祭奠時利用的道、豆、爵等禮器。殿內還擺設著祭奠孔子時中和韶樂樂器和舞具。殿中懸著四塊匾額和兩幅春聯,此中正中一塊匾額恰是劉浩然所提的“文人先師”
“這位是淅江的清節先生。”劉浩然持續先容道,清節先生名桂德。字彥良,淅江慈貉人,元末鄉貢進士,為倉山書院山長,後改平江路今姑蘇學傳授。前年應召,與程乃彬同各國史館院士,太子正字。
“本來是直齋先生,早就聽聞你的大名,化文先生胡從憲字是你的師門同窗吧?他對你的學問是推許備至啊!”
見完這些馳名的北方士子名儒以後,前麵的那些小角色就不消孔克堅一一先容了,而劉浩然也開端先容起隨身的文人士子。
靜修先生的弟子?劉浩然客氣的挽著孫仲良手寒噓幾句,內心卻在考慮著。來北方之前他是做足了功課,靜修先生也叫劉因,算是劉浩然的家門,隻是這個家門有點不為劉浩然所喜,啟事走出世容城今河北徐水的劉因父祖在金朝為官,世代業儒,其出世時金已經被滅了十三年,但是這個老夫子平生自視為亡金遺血,看著元廷就是不紮眼。不過此人的學問非常高,與許衡、吳澄同列為元廷三大名儒,在北方士子中的影響可不普通,以是劉浩然固然心中對劉因的為人不覺得然,但是對其的嫡傳弟子卻保持充足的尊敬和正視。
說罷,劉浩然擺擺手對孔克堅前麵跪倒的人客氣地言道:“諸位都是北地的名儒士子,快快請起!”
這時的儀門大開,劉浩然為首。一行人穿過六廳,直接來到大
訪問這三位,劉浩然嘴角微微動了一下,他們可都是北方士子中的氣力派,其父祖從忽必烈開端就在元廷退隱為官,積累下來的人脈和氣力不是那些名儒士子所能比的。
接著劉浩然朗讀早就由宋謙捉刀做好的祭文,然後雙手將黃絹祭文供奉安好,世人跟在劉浩然前麵向孔子像行五鞠躬,再齊聲唸誦《孔子讚》:王棄下衰,文武將墜。尼父挺生,河海標異。祖述堯舜,有德無位。愚人其萎,鳳鳥不至。
走進曲阜,發明全部縣城都是環繞孔廟、孔府等地而修建的,難怪。這裡姓孔的最大。來到孔府的大門口,昂首望去,隻見該門分三間。高7、八米,長十5、六米,寬十來米,上掛著“聖府”牌匾,擺佈中柱各有金字木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品德賢人家。”氣度!真不愧是天下第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