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七十三章孔廟與北方士族[第2頁/共6頁]
“陛下,這是小兒孔希學。”
站在中間四周張望了一下,然後走到一品官儀仗前細細地看起來,隻見這裡擺著曆代曆朝天子的誥封策命,以及官印等物件,當然了元廷的物件已經被避嫌了。
“這位是淅江的清節先生。”劉浩然持續先容道,清節先生名桂德。字彥良,淅江慈貉人,元末鄉貢進士,為倉山書院山長,後改平江路今姑蘇學傳授。前年應召,與程乃彬同各國史館院士,太子正字。
“這位是河北大儒郝扶風,召公先生,陵川先生之孫。”
劉浩然不由大笑起來,這位孔賢人的五十五代世孫還真有點意義。
“衍聖公,請帶我等祭奠賢人吧。”劉浩然安撫下話題,對孔克堅道。
接著劉浩然朗讀早就由宋謙捉刀做好的祭文,然後雙手將黃絹祭文供奉安好,世人跟在劉浩然前麵向孔子像行五鞠躬,再齊聲唸誦《孔子讚》:王棄下衰,文武將墜。尼父挺生,河海標異。祖述堯舜,有德無位。愚人其萎,鳳鳥不至。
並且這等忠義之事為江南士人所獎飾,一時奉衢州孔廟為正朔。固然厥後元廷將衍聖公和供奉改回曲阜,但是衢州卻仍然是江南士民氣中的“聖地。”
看到劉浩然車駕過來,為首的男人趕緊跪倒施禮,大聲道:“臣孔克堅恭迎天子陛下!”前麵的人也是黑壓壓地跪了一片。
自劉浩然掌江南以後,更是大力嘉獎孔氏南宗,當代宗主孔希路被劉浩然上表,以小明王的名義授中散大夫,劉浩然稱帝後授其為正奉大夫,封承聖侯,世襲罔替。乃至江南有談吐傳出,以南宗取悄北宗。這不能不讓孔克堅心生警怯。衍聖公這個個子固然不好坐,但是也不能如此等閒地就送出去,現在關頭在劉浩然這位新稱帝的天子身上。他到底是甚麼態度?
起首是國史館院士,太子正字程乃彬代表劉浩然宣讀聖旨,正式向天下宣佈冊封孔子為至聖先師,孟子為亞聖賢師,朱子為先賢明師,顏回等儒家先報酬十四哲。
這都是甚麼人呀?姚樞的子孫,許衡的再傳弟子?劉浩然臉上露著如東風般的笑容,內心卻一陣苦笑。姚樞,字公茂,號雪齋、敬齋,元初名臣,理學家,曾經在元軍俘虜中訪得湖廣名儒一趙複,勸其北上講授理學,從而使得理學在北方廣為傳播。“複趙複傳其學,由是許衡、郝經、劉因,皆得其書而尊信之。北方知有程、朱之學。自複始。”
好嘛,又是一個大拿,江漢先生,也就是北方理學始傳者一趙複,他北上傳學,誓不退隱元廷,最後終老於河北真定今河北保定,他
終獻是由衛肇端擔負的終獻官帶著獻官奉上合周市的妹酒,再行五鞠躬,齊誦《孔子讚》。三獻後便是獻牲口,雲馬,進扶養,再由司俎安排燃香焚雲馬錶,主祭人劉浩然帶頭,由司儀聲導,殿表裡職員行三跪九叩大禮,後由司祝頌讀祝文祭文、疏文、望燎撲滅在殿外堆放之鬆蓬,俯視、升炮、大吹,待火熄後,複個仍按挨次站定,又行三叩禮後,平身、鞠躬、按挨次退班,這纔算儀禮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