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抱歉,還冇寫完,大家明天早晨看吧[第1頁/共4頁]
如此等等等等。
“廢話!誰不想?誰不想成為百萬財主、千萬財主?但財主哪是這麼輕易便能夠做到的……你到底想說甚麼?”金德勒有些惱了,煩躁的把扳丟地上,“醫療用度”這個詞,更是給了金德勒莫大的刺激,他之前就是因為給老婆湊醫療費而被陳耕拖下水的,現在對“醫療用度”這個詞他格外的敏感。
但不管如何有一點是能夠肯定的,即長江50在德國的的確是有必然的著名度,並且德國人對於這類情勢的摩托車也挺喜好。
這個市場有多大、本身一年能夠賣掉多少車呢?金德勒說不準,但哪怕是最保守的估計,隻是通過哪些老兵會和軍迷構造,一年起碼也能賣出去上千輛吧?等運作個幾年後,一年賣掉個五千輛估計也不是題目,哪怕一輛車本身隻賺1000美圓呢……
但實事求是的說,以陳耕在德國多年的餬口和察看來看,長江50的確是在外洋有必然著名度,不過彷彿並冇有達到這個高度,這與陳耕的打仗圈子有乾係,畢竟他打仗的人和層次主如果狼堡以及設想範疇,而非各個軍迷構造和老兵會,並且說實話,到了2000年今後,那些二戰老兵們的年紀也大了,讓一個80多歲的老爺子去玩偏輪也的確是難堪了他們。
“一輛玄色國產50挎鬥摩托轟鳴般開過來,我那幾位開哈雷摩托的兄弟都傻了。在德國,開哈雷不如開長江50氣度!”;
可惜的是不管長江50在外洋多麼受歡迎,彷彿並冇有引發海內的正視,也冇有人藉著這個著名度去開辟這一市場,對於這一點,陳耕感覺相稱可惜。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父親還是一名二戰老兵的德國人,金德勒太清楚br1這款側輪摩托車在德國民氣的職位了,無數人想要具有一輛br1而不成得。
僅憑幾句話就讓金德勒放棄去找廠家談合作的設法那是不成能的,但陳耕的話也的確起了一些感化,金德勒立決計識到,陳耕思慮這件事已經有一段時候了,並且不但是純真的運作長江50這款車,另有著嚴格長遠的生長打算。
作為一個聰明人,金德勒很快就捋順了這其的乾係,立即的放棄了撇開陳耕單乾這個有人的設法,問道:“合作當然冇題目,但如何合作?另有,你問我的題目我也想要問你:如果有厥後者進入這個市場,我們如何辦?”
“金德勒,如果你隻是籌算賺一些錢,直接與廠家合作是個不錯的主張,但如果你想要將這個做成一項奇蹟,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企業家,我建議你還是再當真的考慮一下……比如你有冇有考慮過拓展這類車的客戶覆蓋範圍?”
“歐洲人非常癡迷於長江50,固然俄羅斯的烏拉爾在美國已經有了本身的工廠,但是在外洋的受尊敬程度還是不及長江50,如果騎哈雷的人看烏拉爾是平視的話,那麼看長江50則是俯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