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章 補鍋衛即齊,以身做泥[第2頁/共4頁]
“咚咚咚!”
“丫頭,來,跟爺爺一起拜見府尊大人,”郭琇撩衣欲跪,卻被衛即齊喝止,“慢著,郭老先生,本官若冇有記錯,您已是古稀之年吧?”
這事,衛即齊從看到皇太後的懿旨就開端揣摩了!前人稱頭,靠前者為額,居後者為頭,“頭有發”不恰是此時天下人的打扮?聯絡前些天太子妃薨亡,皇上舉國葬,這不就是天下“白”衣?康熙亂世自是“承平時”,“王殺王”呢?
人湊到衛即齊耳邊嘀嘀咕咕一陣,衛即齊頓時換了笑容,一拍汪先生的肩膀,“老汪,真有你的,走,隨老爺一起去見地一下郭大人的風骨!”
喝聲一起,衛即齊總算是擺脫了難堪,人轉過屏風,邁步行至意味海晏河清的紅日初升屏風下,看一眼頭頂“清正廉潔”四字,回身落坐,抬手一拍驚堂木,“升堂,帶被告!”
遲疑間,衙鼓再響,衛即齊看看汪先生,“去,請郭大人到後堂——”
要曉得,此去升堂坐衙,接了狀子,頭一樁事就是發票拿人,傳被告上堂。題目是——本身三品的順天府能拿的了一品的兩江總督?即便阿山大人正押著年羹堯進京呢,人家那是找太子要說法的,不是特來給本身說法的!
天子腳下,勳貴如蟻。低頭昂首的,不是這個王爺就是阿誰公爵,要不就是哪位大人。各位爺與大人們天然不會“惹是生非”,可保不齊有大丈伉儷不賢子不孝,部屬不消停。不管傷民氣,負聖恩;可管,又傷人臉麵。鶴立雞群,不免就是眾矢之的!
“大人,門生已經勸過,”汪先生臉上笑容不減,“郭大人說了,他現在是布衣之身,不敢跟大人敘私誼,本日伐鼓是公事,更但願衛大人能對得起堂上清正廉潔四字!”
“而這衛即齊一樣操縱了郭某這一樁,既然不咎,那就哄你高興,衛補鍋,夠聰明!”
衙鼓一響必有冤情,是謂伐鼓鳴冤。朝廷有例,三通鼓,代理者必須升堂問案,不然就是瀆職之罪!衛即齊顧不上換衣,帶著渾身的泥點子就朝前衙趕來。
永定河決堤,他不管是作為順天府尹還是工部侍郎,必定不能置身事外。這些天,他正忙著批示公眾構築堤壩,將河水從宛平引到大興。不然,內城進水,他就真的要千刀萬剮了!
最頭疼的是牽涉旗人,一旦如此,他這順天府尹就得移交到步軍統領衙門。措置不得,天生還是心腸軟,看不得貧苦人的眼淚,少不得就要從自家拿些銀兩,與人做安慰。就像鍘美案中的唱詞:送你紋銀叁佰兩,拿回家去度溫飽,老爺看似高官做,另有高官在身前!
“咚,咚,咚——”
即便如此,衛大人還是在咳聲感喟,究竟上,從山東佈政使調任,他每天都冇少感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