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定長安論功行賞[第3頁/共5頁]
當呂驍走出來,受封弘農王的時候,廣場上的喝采聲震耳欲聾、久久不斷,殿前大臣附耳扳談都聽不清楚對方的話,耳邊嗡嗡作響的隻要弘農王三個字,一眾文武不由悄悄感慨:少年得誌,位極人臣啊!
劉誕在殿內兀自喝罵不休的時候,中間幾位大臣全都皺起了眉頭,而劉協在呂驍說出當年那些遭受時,就已經對他堅信不疑了,又聽他提及被廢黜為弘農王、死不瞑目標皇兄,哀思之心更甚,恰在當時,劉誕扯著皇兄的遺物一通玩弄,讓他好不憤恨,因而他便將堆集了好幾年的悲傷、委曲和憤激,一股腦的傾瀉到了劉誕身上。
馬騰等人趕緊躬身稱謝,又聽劉協道:“但是此戰首功卻另有其人,那人以四尺小童之軀,孤身起於弘農,發令勤王!他智計百出,兩敗李傕,西進潼關,連夜奔襲,破關以後率兵立斬郭汜,而後單騎追敵百餘裡,活捉郭汜帳下虎將伍習,小小年紀,武勇可畏!若非他削去李傕近萬兵馬,又在潼關管束住郭汜雄師,長安實難告破!他就是……”
“朕本日便禦賜你劉姓,封弘農王,你可情願?”
部下俄然多出來六千多兵馬,呂驍便趁著長安新定,開端練習兵馬,馬騰則安排部屬補葺城防,這事但是刻不容緩,李傕等人向北而逃,離長安並不太遠,說不定甚麼時候,他們就會殺個回馬槍,城中防務必須早早弄好了才行。
劉協起家感慨道:“能在此危局之下,共聚長安,肅除奸逆、匡扶漢室,信賴諸位都是漢室之良臣、大漢之棟梁,朕心中感激不儘,投桃報李之心不敢或忘,惟願與君成高祖、蕭何之美,何如天下諸侯林立,朕故意而有力,討逆大業,還是任重而道遠,前路盤曲,諸君但請奮馬揚鞭,斬賊除妄,他日揚汝名者,朕之任也!顯汝後者,亦朕子孫之任,願諸君滿飲此杯,雄圖大業長留於心!請!”
酒至半酣,劉協以箸擊杯,舞女聽令退下,他起家道:“此次長安安定,馬將軍、楊太常和伏侍中、董將軍裡應外合,一舉趕走了賊人李傕,功不成冇!”
賈詡帶著雄師隊來到長安,已是半月後的事情,先前他傳聞伏完、馬騰等人裡應外合,取了長安,便不再急著趕路了,安定潼關後,將西行路上各個郡縣都征討了個遍兒,分撥好軍務和政務,纔不緊不慢的來到長安,一進長安,賈詡就發明瞭這座城池跟昔日有所分歧,有了餬口的氣味。
這熱火朝天的氣象不久便被劉協看到了,小天子也插手的批示的行列,每天都到城中各處巡查,催促兵卒用心修整,沿路百姓曉得他是天子後,紛繁前來膜拜,此前,李傕郭汜把持長安,日日為非作歹,百姓恨極了這長安城的官兒,他劉協底子不敢出皇宮大門,現在出來一次,竟能得著百姓的讚譽,心中自是歡樂不儘,若不是身邊大臣攔著,他幾近都要親身上陣,給百姓們搭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