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山道[第3頁/共6頁]
隻要山歌敬客人。”
“八月即滿一十八歲了。”
“哦?這黃偉竟與王莒斌也有友情,想來倒是與那張郎中也是瞭解了。”智先想著。
“少爺也當是立室之年了。”張郎中道。僚家村寨男人結婚極早,十三四歲便可在歌會上與女子瞭解,十五六歲結婚最是平常,而這十八歲還未曾娶妻,倒是少有。
智先暗自笑了,這二人竟有如此緣分而互不曉得,看來能以此操縱一番。
客到家中坐竹蓆。
“昌發說‘黃先生,你要不上車,這山路不知要走到幾年後纔到得了靖西咧’。”
“黃先生辛苦了,這山路悠遠,怕是一時半會找不到歇腳的店麵,黃先生不如在那樹蔭下暫歇半晌,我且去幫先生弄些水來。”
“這韋老爺本就是處所官呐。”張育德想著,不由感覺好笑。
“那是因為他被欺負慣了,如果像黃家少爺一樣身強體健,怕浩源也像他普通咄咄逼人了。”
韋存福的漢話倒是不如其子智先,想是這存福老爺暮年交友儘是僚人部族,隻是這些年當上了靖西一縣之長,不得不與官家打交道,這才學著漢話。
“借問先生那邊來,
“智先,你看這路上的僚人。”昌發用僚語號召智先,用眼神挑著路上倉促運送砂石的行腳伕。
“生金砂。”智先應他。這生金砂乃是金礦粗采以後所提之物。那金礦離縣內鍊金之處甚是悠遠,漢家官府便征調山裡僚人運送生金砂,翻山越嶺直至靖西縣府南郊的鍊金廠。
“洗耳恭聽。”
不覺間,村裡起伏著無數山歌聲。張育德隨便一瞧,那農家裡的女人一邊摏著米,一邊笑著應山歌。那字詞雖不工緻精美,卻跟著悠悠的小調迴旋泛動。
“哦?令尊果然一世行醫?”韋存福笑了,那副眼神,死死將張育德釘在風中。
“張先生醫術精美,我本應當好好謝過,隻是這手足冰冷,使不上力量,隻能口頭先謝了。”韋存福擠出一絲笑容,悄悄拍了拍張郎中的肘部。
金色的陽光灑滿了村莊裡每一個小院,僚歌委宛飄零,把這僚寨滿滿地灌上溫情。
迢迢山路到村居。
“如此也好,隻是又要勞煩阿順的舅公舅婆了。”韋存福想了想。“浩源,你去廚房取些燻肉熏魚來,送給先生。再去拿些白米,用竹籃裝了,給阿順帶歸去。”
“這黃老爺行商之地也就是這桂西一隅,最多到邕州府辦些官文。黃先生老父可曾到過這些去處?”
“村前溪水淺又清,
僚家山歌送君聽。”
隻是這桃源,漫是僚家悠遠的歌聲。
“到是無妨。”張育德笑道,“漢人凡人不善樂律,阿順如果學得些僚歌,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張先生何必謙善,想先生必是有經緯之才,才氣有如此儒雅派頭。”韋存福又是一笑,那熟諳的駭人的目光,就又返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