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鎮反[第2頁/共4頁]
按汪士榮的打算,鎮反分三個階段,本年即永曆十三年七月至十月為第一階段,在兩廣範圍內停止內部肅反,斷根處所官府內部不果斷的扭捏分子,重點是那些前清降官。同時在處所駐軍和處所保安團隊中也要展開清查,大範圍策動百姓揭露揭露那些暗中和清軍、會道門分子有聯絡的官員。
至於官員,汪士榮的定見很明白,有唐王在,把人殺了必定不好。但又不能不殺上一批,不然這幫人不知害怕,下次有機遇說不定還會添亂。故當將為首的官員交軍情司措置,坐實他的通敵罪名,殺上一批,如此才氣讓餘下的官員認清近況,曉得本身有幾斤幾兩。
“大帥,我覺得對匪首、慣匪、惡霸及確有證據的首要漢奸和會門頭子,該當罷休殺幾批,殺小我頭滾滾,如此纔是亂世用重典。對於那些和這類人有勾搭的官員,便是軍中將領也要該殺的殺,該抓的抓,毫不能包涵。”
周士相斬釘截鐵,涓滴不肯讓步。
又道:“毅天子曾言:百官皆可殺。這些所謂的士大夫平時滿口仁義品德,實際上大部分人闖來投闖,虜來降虜,毫無節操。南都城破時,有幾個士大夫就義死節?倒是笏板堆積成山,爭相向韃子屠夫多鐸輸誠請降!清虜占有廣東時,這些人又有幾個和明天如許對韃子大義淩然,據理力圖?!又有幾個對韃子射過一箭?光複過一寸地盤?本日我雄師出師北伐期近,這些鼠輩反倒來謀亂了!如果對這些壞我光複大計的偽君子真小人不加嚴懲,北伐將士們如何想?為我大明殉節的忠臣義士們如何想?天下百姓百姓又如何想?!”
針對周士相所提出的會道門分子、匪賊**細等題目,汪士榮又提出了一個整肅鎮反打算。
“本日臣的話,殿下信也罷不信也罷;臣本日所為之事,殿下以為是功也罷罪也罷,且請記在臣的賬上。他日待臣滅了韃虜,光複我大明社稷,儘將我漢家父老百姓出了水火以後,殿下便以本日的事情誅殺了臣,臣也毫不喊一個冤字!”
唐王細一揣摩,周士相所言一定無事理,加上潘應龍委宛提示唐王,他剛監國就有大臣聚眾於行宮打擊宮門,此事往大了看也可視為張孝起他們對唐王有不軌之心;往小了看也是張孝起他們衝犯禮法,於君無禮。因而唐王肝火稍息,他也不想將此事鬨大,遂以承諾周士相調集內閣宣佈昭雪紹武帝為前提,調換周士相不得大開殺戒的承諾。
從行宮返來後,張安卻當即來見,稟報說軍情司在審判過程中發明參與肇事的百姓當中有很多是會道門分子,而士紳當中亦有此類職員存在,很多還是本地奧妙結社的道門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