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六章 3月9日[第1頁/共3頁]
[評析]
[引語]
5、籌策:古時人們用作計算的器具。
10、要妙:精要奧妙,深遠奧妙。
8、襲明:內藏聰明聰明。襲,覆蓋之意。
本章是對“天然有為”思惟的引申。老子用“善行”、“善言”、“善數”、“善閉”、“善結”作喻指,申明人隻要長於行不言之教,長於處有為之政,合適於天然,不必破鈔太大的力量,就有能夠獲得很好的結果,並且無可抉剔。這一章又闡揚了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的事理,不從正麵“貴其師”,不從背麵“愛其資”,做到“雖智大迷”。因此,本章的主導思惟,是把天然有為擴大利用到更加遍及的餬口範疇當中。
1、撤跡:軌跡,行車時車輪留下的陳跡。
[註釋]
[譯文]
7、繩約:繩索。約,指用繩捆物。
[評析]
本章所講的內容,重在要求人們特彆是賢人要恪守“有為而治”的原則,申明有道者順任天然以待人接物,更表達了有道者無棄人無棄物的心胸。人無棄人,66666(未完待續。)
[引語]
善行,無轍跡①;善言②,無瑕謫③;善數④,不消籌策⑤;善閉,無關楗而不成開⑥;善結,無繩約而不成解⑦。是以賢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⑧。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⑨。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⑩。
[註釋]
8、襲明:內藏聰明聰明。襲,覆蓋之意。
4、數:計算。
2、善言:指長於采取不言之教。
3、瑕謫:不對、缺點、疵病。
長於行走的,不會留下轍跡;長於言談的,不會產抱病疵;長於計數的,用不著竹碼子;長於封閉的,不消栓梢而令人不能翻開;長於捆縛的,不消繩索而令人不能解開。是以,賢人常常挽救人,以是冇有被拋棄的人;常常長於物儘其用,以是冇有被燒燬的物品。這就叫做內藏著的聰明聰明。以是善人能夠做為惡人們的教員,不善人能夠作為善人的鑒戒。不尊敬本身的教員,不珍惜他的鑒戒感化,固然自發得聰明,實在是大大的胡塗。這就是高深奧妙的事理。
[評析]
9、資:取資、鑒戒的意義
6、關楗:栓梢。當代家戶裡的門有關,即栓;有楗,即梢,是木製的。
7、繩約:繩索。約,指用繩捆物。
4、數:計算。
本章是對“天然有為”思惟的引申。老子用“善行”、“善言”、“善數”、“善閉”、“善結”作喻指,申明人隻要長於行不言之教,長於處有為之政,合適於天然,不必破鈔太大的力量,就有能夠獲得很好的結果,並且無可抉剔。這一章又闡揚了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的事理,不從正麵“貴其師”,不從背麵“愛其資”,做到“雖智大迷”。因此,本章的主導思惟,是把天然有為擴大利用到更加遍及的餬口範疇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