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淡看朝中局勢[第3頁/共4頁]
而義忠親王也很有些誌對勁滿,隻覺大權在握,雖還按捺著自個的去處,但對著眾位兄弟已暴露幾分批示若定的勢頭了。其他幾位皇子也非常心焦,大師夥兒明爭暗鬥了十來年,現在真要大局已定了不成?
眾大臣對熙成帝這體例啼笑皆非,暗歎這熙成帝果然是史上難見的聖明君子。這體例非常高超,既免了大臣與皇子結黨,因著這五六位皇子是輪番入部辦事,本年是此人來,來歲是那位來,後年又是另一名皇子了。
能在朝中仕進的有哪位是胡塗,深知其乾坤專斷的脾氣,都不敢深勸。每隔一段光陰,總有三五大臣要上一本奏章,熙成帝每回都細心看了,看完了就擱置一旁。大臣們也知其意,隻隔個半年十個月的,再上一次奏章,君臣倒是非常安靜。熙成帝膝下諸位皇子,多數已長成,有幾位皇子已經敕封親王,封了義直親王的大皇子,封了義忠親王的中宮嫡子,封了忠順親王的三皇子,封了信義親王的四皇子,封了恒義親王的五皇子。
誰的內心都有幾分不甘,他們平日都是不相佩服的,常日也不見這義忠親王才調高他們幾分,憑甚麼父皇單單選中了他?隻現下熙成帝還未發明旨,大家也都活動了起來。有交友大臣的,有聯絡姻親的,有立名流林的,有故作淡泊的,有請命監軍的,可謂是使出了百般手腕、萬般計算。
熙成帝身子骨又甚是結實,雖已年過耳順,還是精力充分,日日摒擋四五個時候的政事不輟。依著這乾勁再活上十年亦不是難事,是以滿朝高低頗是心安。按著祖宗端方,皇子年滿二十便可入部參詳政務。他卻一改皇子入一部主事的成例,如皇子入禮部辦事,每隔一年便要輪換,直到將六部、內閣、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宗人府、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國子監等的官都做過一遍,最後才入內閣議政。偶然,熙成帝還要派他們去處所上巡查政務。
如果你對著這大皇子殷勤了些,那接踵而至的幾位皇子你如果不普通用心折侍,那你也彆想著在朝中穩穩安身了。不消說眾位皇子的記恨,單是今上就瞧著你其心可誅了。
雖有嫡子,但本朝崇尚“立賢”,熙成帝上涉諸位天子俱不是嫡子出身。是以朝臣雖說建儲,但多數並不提“立嫡”“立長”一類的話兒。上年有位禦史提了“立嫡”,熙成帝隻淡淡說了,本朝出於陶唐一脈,祖宗家法講究的便是“擇賢達以任之”,這“立嫡”“立長”還隻是厥後的野話,你這麼說來,豈不是要教朕做個不肖子孫。那禦史頓時噤若寒蟬,再不敢提這個話兒。
林珩環顧四周,才轉頭來看這鐵葉大門並著青磚圍牆。有家人上去拍門,門內犬聲高文,嗷嘯如雷動。世人吃了一驚,才聽得吱呀一聲,大門緩緩翻開,林珩得見那大門厚重如石牆。世人驅車而入,如入城堡。林珩一瞥,這院中有七八十隻獒犬,隻隻體型龐大、結實凶悍,皆蹲坐,虎視眈眈盯著世人。若不是有犬侍製著,怕就撲將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