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萬鬆書院誰家兒郎[第2頁/共3頁]
林如海拱手道:“多謝張老提點,海定當矜持本心,不負聖恩。”
士,自古便是文人官生之雅稱,士不成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如何成“士”,如何不負“士”之稱呼,更是無數讀書人汲汲之所求。所謂修身齊野生性定誌,有德而後成才,如何定位己身,日三省吾身,亦可考據一小我的德行。碰到如許的闡述,世人更是聽得當真。
林如海亦是附和地點頭,這少年傲則傲矣,卻忘了和光同塵的事理,他日如有機遇入朝為官,怕是得經曆好一番磨礪纔可。
這一日,林如海公差至杭州,宦海應酬之餘,便帶著管家林平和兩個小廝往萬鬆書院行來。林如海此番前去,倒不全為瞻仰賞識,而是聽聞當年高中探花時的座師李青山李老去官歸故裡,眼下正在書院講學會友,他既到了境內,又聽聞此事,天然該當前來拜訪一二。
書院深處的教習客舍裡,幾位老者正在修竹涼亭裡對弈品茶,眼下坐在棋枰兩端的,一灰衣,一墨衫,你來我往地正廝殺得膠著,另有兩人在旁端著香茗觀戰。
現在,居仁學齋裡已經坐滿了人,乃至另有很多人站著聽旁人群情,聽到縱情處拍案喝采,不儘不異時皺眉冥思。四五老者站在窗外,看屋裡年青學子縱情論策。諦聽半晌,林如海便已然抓住世人群情的中間:關於“士”的思慮。
陸山長微微一笑,伸手招來在一旁主持論辯次序的傳授:“這是哪位門生?”
杭城西子湖畔東南側,有座茂林蔥蘢的丘山,名喚鳳凰山,名雖俗,景色卻非常清幽靜好。鬆柏常青,槐榆交叉,間或山溪潺潺,每至三四月,便有無數文人雅士踏青而來。更加人獎飾的,倒是山間萬鬆嶺上的萬鬆書院,屈指算來,已有三四百年風景,不止在杭城,便是全部江南空中,乃至天朝,都有極高的名譽。真真是談笑有鴻儒,來往無白丁。
林如海無法地苦笑:“教員。”恩師德高望重,學問賅博,可謂讀書人的典範,唯獨這棋品,實在是……這麼多年,還是一如既往,未曾有涓滴竄改。
張善遠忍不住又吹鬍子瞪眼睛,冇好氣隧道:“不就差你一個探花郎麼?多少年了,還是這一句,也不嫌膩歪。”說罷,看了眼在旁觀棋的林如海,“如海確有君子之風,不過揚州風景不比旁處,紛繁旖旎至極,還需多加修身養性纔好。”
“好句!好文!”李青山不由撫掌讚道,“小小年紀,有才已是可貴,卻不想竟有如此胸懷氣度,更是難上加難。不愧是萬鬆書院,果然人才濟濟。”
“風大水深,也要凡事謹慎謹慎些纔是。”李青山也提示了一句,不過既已卸甲歸故鄉,朝政之事天然點到為止,不負贅言,又將話題扯到了萬鬆書院、以文會友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