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紅樓之拖油瓶 -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一章[第2頁/共4頁]

陳珪笑著打斷石榮的話,拱手向太子說道:“微臣再說句冒撞的話,黃河決口眾多改道糟蹋民生之事,曆朝曆代皆有,不獨我朝,亦不獨本年。此乃天意,非人力所能變動。也並非是本年有人貪墨銀兩導致河堤失修決口,抓了這一批人殺了這一批人此後就再也不會產生一樣的事。何況此事已然確實,即便是太子殿下有補漏之心,也該從施助哀鴻,規複民生處動手,而不是做徒勞無用之功。”

陳珪微微一笑,持續說道:“太子殿下為避嫌計,倒不好親涉此中。倒是能夠向賢人保舉六皇子殿下為欽差大人徹查此事。六皇子殿下本性樸重,鐵麵忘我,且身份貴重,又與諸方皆無掛礙。由他出麵施助哀鴻徹查此事,倒是最得當的。”

本來夏季的雨水勤,大雨滂湃接天蔽日乃是平常氣象。可像本年這般時而接連半個多月都見不著日陽兒的氣候實在少見。那些有經曆積古的老莊稼人見瞭如許的天氣都開端嘴裡發苦,恐怕年景不好趕上洪澇,到時候彆說等收成交稅了,便是自家的嚼用來年的種糧隻怕都不敷。再艱钜些的,賣兒賣女以求活命的苦日子也不是冇有過。

“話是這麼說,倘若太子無動於衷,又如何向支撐的太子的朝臣交代?隻怕三皇子更會是以從中教唆——”

陳珪也不急,隻向太子殿下說道:“太子殿下覺得,倘或由聖裁專斷,賢人會選誰為欽差措置此事?”

陳珪說到這裡,悄悄看了世人一眼,放低了聲量說道:“些許蠅頭小利就能拉攏奉迎的人。”

當然不能,不然太子與各位大臣也不會如此難堪。

此事若在常日裡倒是平常,放到了這個節骨眼兒上,更加顯得太子殿下同兩江官員貪墨工款之事脫不開乾係了。

石榮又急又氣,也不待陳珪解釋,直嚷嚷陳珪是有壞心,必然是得了三皇子的好處,用心來拆太子殿下的台。

東宮外書房內,太子殿下並一乾親信皆在外書房中密談。會商的便是前幾日八百裡急報兩江官員勾搭河道總督貪墨修河工款,乃至河堤經年失修,大雨決堤淹冇民田之事。

但是,即便是賢人不想當眾究查太子殿下在此事中的失策之罪(或者是比失策之罪更加嚴峻)。卻也不得不承認,太子殿下被這一件事弄的灰頭土臉,不但是以消磨了先前那些為國為民至純至孝之舉所帶來的好名聲兒,更傷害的是是以事幾乎失了聖眷。

太子殿下皺了皺眉,還是有點兒捨不得兩江的那一批人。

陳珪方纔冷靜的聽著眾位大臣群情,他本來是個八麵小巧,油滑殷勤的人,常日裡措告彆事,最不肯獲咎人的。此時得知黃河決堤的後果結果,心下卻生了幾分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