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1頁/共4頁]
頓了頓,又笑道:“何況伯母也不是那等等閒低頭的人。”
想到這裡,趙老太太心中又悔又氣,不覺恨恨的瞪了一眼二房家的小孫氏。若不是她抱著乖孫子在跟前兒哭訴磨纏,隻說二房生存艱钜,青黃不接,連供碩兒讀書和砌兒吃糕點的銀錢都冇了,她也不至於出了這等昏招。
但是陳家的大兒子陳珪幼年有為,年僅三十便中了舉人,次後又湊趣上朱紫捐了出息,目下恰是京中七品官員,可謂誌對勁滿。有如此之勢,趙家在麵對陳家時也不得不退避三舍,謙遜有加。
趙老太太說到這裡,猶躊躇豫的看了一眼陳老爹和陳老太太。陳家跟趙家門當戶對,按理說趙家並不驚駭陳家。陳氏本身守不住寡自請下堂,於情於理嫁奩就是不還也使得。
張允之子目睹一屋子大人沉吟揣摩,愁眉舒展,便曉得世人更有煩難之事要商討。遂上前跟諸位長輩見禮問安,趁世人未曾留意之際,躡手躡腳退出房中。
陳老爹跟陳老太太也暴露絲絲不附和來,感覺女兒實在是能人所難。
趙老太太見陳氏竟如此張揚放肆,一時候也有些悔不當初。不該如此沉不住氣。若此時能穩住陳氏這小娼婦,待得出靈守孝,此後的日子長了,還怕拿捏不了一個屋裡冇男人且冇兒子的小媳婦?恰好要鬼迷心竅急於一時,冇想到事未辦成,反白白送了把柄給陳氏撒潑。
見張允不知何時竟悄無聲氣的尋了過來,也不曉得方纔在門口兒聽了多少故事。趙老太太麵上現過幾分難堪不滿,勉強擠出兩分笑意,開口說道:“家中煩亂,賢侄見笑了。”
因情勢不如人而不得不再□□讓的趙老太太也忍不住發作了。她豁的坐起家來,一手指著陳氏的鼻尖漫罵道:“我勸你個小賤蹄子還是見好就收罷,也彆忒浮滑了。夫君頭七還冇過,你在靈堂上就吵著鬨著再醮,我原想著我們相處幾年不輕易,你又年青,性子不安寧,守不住也是道理當中。我情願放了你去,但你見從古到今,有哪家媳婦再醮還能帶著夫家的後代的?”
一句話說的趙老太太氣了個倒仰,陳氏還冇完,持續淌眼抹淚的擠兌道:“你這會子曉得大丫跟二丫是你們老趙家的骨肉了?當初你因為她們兩個是女娃就死活看不上眼,成日裡指桑罵槐,乃至為了二房家的小騷、貨搶她們的頭花她們不給,就罰她們不準用飯的事情你都忘了?我現在是去定了的,兩個娃子都冇了爹,你這奶奶又不慈,我留著她倆個在這裡乾甚麼,任由你們當牛馬使喚糟蹋死了不成?”
回至桃花底下,簾攏窗前。趙家兩個丫頭正愁眉苦臉的躲在牆根兒底下偷聽。那小兒見狀,走至跟前笑向趙家大女人道:“你放心,有我爹從中調停,必不會讓趙家人欺負你們孃兒三個。”